楼主: 红影

【红尘影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结果我是就这样了。
青荷道人 发表于 2014-10-3 23:41



    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啊。在路口时,不管最后选择了哪条路,就去认真收获这条路上的精彩。

    沉酣一觉,神清气爽。早上无事,就来仔细体会一番词牌名的含义。
    词,也叫曲子词,顾名思义,词牌名首先是曲子的格式,让大家在相同的格式下各展其能。很多词牌名来自精美曲子词的摘字,也有一些是源于某个故事。不管怎样,词牌名大多凝练隽永,单是那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便有无限韵味在内了。令人爱不释手。

   有些我也说不清,还是转载网络资料,看看学学。以下文字来自网络《词牌的古典风情》一文,有删改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萌芽于隋唐之际,兴盛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跟《诗经》最初是从民歌采摘而来一样,词也受到民间歌谣和当时盛极一时的律诗、绝句的影响,往往是可以配乐而歌的。因此,人们又称写词为填词,把一个个或苍凉沉郁、或典雅庄重的汉字填入到某种曲调的乐谱中,供宫廷或民间演唱。这种事先固定的音乐曲调跟词这种文学形式结合以后,就产生了词牌。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念奴娇》、《菩萨蛮》、《虞美人》、《西江月》、《鹧鸪天》、《点绛唇》、《蝶恋花》、《满江红》、《摸鱼儿》、《一剪梅》等,都是当时常见而流行的词牌。同时,词牌的节奏和韵律因为约定成俗和逐渐固定的关系,到后来就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它们或慷慨激昂、或舒缓柔媚、或婉约含蓄,填词的人可根据表达对象的意境和当时的心情来选择词牌。

   唐宋时期,词牌的由来往往都有故事可以追溯,比如《菩萨蛮》,就是唐代的女蛮国进贡过一些貌美如花的女子,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络,貌如菩萨,因此教坊的乐师就借景生情谱成《菩萨蛮曲》供人们歌唱。《浪淘沙》让人想起惊涛拍岸,抚古怀今;《蝶恋花》叫人想起庄周梦蝶和蝴蝶翩翩,状情写景都十分适宜;《点绛唇》则让人想起猩红如花的樱桃小口,是填写小令的最佳词牌……总之,音乐让词产生灵魂,长出翅膀,穿越漫长时空,滋养我们的心灵。

宋词里的盛唐之花:念奴娇与何满子(或河满子)

那是两个女孩子的名字。 一个是念奴,一个是何满子。盛唐诗之花的漫天烟火中两道绚丽的霞。芳魂一缕,破云裂锦,直至宋的小令长调里,终成词牌名。她们就这样永生。按照“诗言志,词表情”,诗庄词媚的说法,她们温柔的名字是那些长短句最美的载体,将气势开阔,天上人间的唐诗渡到宋词的旖旎惆怅里。有着这样让人无限憧憬的名字的,该是怎样的女子?

   “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尝一日离帝左右。每执板当席顾眄,帝谓妃子曰:‘此女妖媚,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宫妓中帝之钟爱也。
    二十五郎吹管笛,歌喉终让念奴娇。念奴所擅长的那种“其调高亢”的曲子,从此后成为她的代表作,更以她名为名,口耳相传。
可是,念奴,念奴。这名儿终透着无奈和卑微,那是一个女人被决定了的命运,一生纵使被唤了千次,纵使他是她的知音,她仍然只是在御前轻展歌喉的乐女,当声色不再的时候,还能怀着旧日的恩情,“闲话说玄宗”。

   “寥落古行官,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就该到何满子的故事了。“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的这首《何满子》,是唐诗里非常著名的断肠之作,和元稹那首《行宫》齐名。这个何满子比念奴更传奇。关于她的故事有多个版本。一种说法是开元年间,有一个叫何满子的沧州籍歌女,色艺出众,不知因何原因,被官府判处了死刑。死刑在京城长安执行。临刑,监斩官问她有无最后要求。歌女说,她别无他求,只想在告别人世之前唱一首歌。临死的何满子,此时涌起的感情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极度的悲愤。歌声像泉水从岩隙中喷涌出来一样,断人肝肠,直令天地昏暗。歌罢,圣旨也到。原来,当歌女那叙事性的悲歌初起的时候,宫中来监斩的人见何满子色艺超群,认为杀了可惜,便快马奏告唐皇,多情的皇帝果然降旨赦免了她死罪。何满子料不到一曲悲歌,竟救了自己一命。此后《何满子》成了悲歌的代名词。满子这名字带着异域色彩,不似中原寻常女儿名,有执拗勇敢的朴实勇气。

      后来念奴的高昂嘹亮,何满子的哀切婉转都成了词牌名。


   (先发掉,防止字数太多发不出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仙如佛的大唐音乐剧:菩萨蛮与破阵子

    安史之乱后,开元、天宝年间四方来朝、歌舞升平的盛况已不复现。但大国的威仪和灿烂美妙的文化依然强烈吸引着西域各国。除了进贡的珍宝、地方土产以外,那时唐皇们更喜欢的是具有浓郁异域色彩的歌舞,胡舞胡乐是从宫廷到坊间最流行的乐舞。据史书记载,那一舞真个是流光溢彩,落英缤纷,梵音渺渺,如仙如佛。那些来自西域的女子,身上涂抹了香油,璎珞珠链当衣,脖子上挂着长长的花朵串起的花环,长发用金冠高高束起,简直就如世俗画像中的菩萨一般。
    《菩萨蛮》是一个礼佛的舞蹈,同时也是一个表演性舞蹈。又美艳又庄严的乐舞正是那个时候普通人心目中可亲可爱的佛的形象,一如我们在壁画中看到的飞天和唐仕女图——佛界和生界最完美的结合。很多由西域传来的教坊曲因为名称艰深或不雅后来都被改了名字,《菩萨蛮》倒没有,这名也透着可喜可亲的色彩和一股不管不顾的任性。

    在教坊曲中跟《菩萨蛮》相对应的完全另一种风格的,应当要算《破阵子》了。大唐雅乐融南乐北乐于一体,协调“吴楚之音”和“周齐之乐”,引进龟兹、天竺、西凉、高丽乐等,开盛唐音乐风气之先的《秦王破阵乐》就充分体现了这种聚合四方雄浑苍茫的气势。这是一部初唐真正的交响诗音乐剧,著名的歌舞大曲。主要是歌颂太宗的英勇战绩,太宗亲自设计舞阵,命乐工穿上铠甲持戟练习。奏乐起舞是,“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每每看到这里,太宗都会离席,忍不住要与众人共舞。那样的场面一定让人热血沸腾。后来就有人把其中的乐段填上词演唱,开始是长调名《破阵乐》,再后来取其中更短章,名为《破阵子》,“子”就是指短小。

     晓月落花如梦:蝶恋花与如梦令

     两宋时代缺少英雄气概,但却是一个充满生活质感和文人气息的时代。文人当政在北宋大行其道,从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到王安石、苏轼、张先、宋祈,哪个不是大家。那个时候没有文联、作协之类组织,没有哪个是专职作家和诗人,更不要说后来的辛弃疾、陆游了。相比晚唐时的抑郁不得志的文人,他们总有过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正因为如此想到他们的时候总不能以纯粹的诗家词人的心待之,心思繁复,牵扯尤多。
   《蝶恋花》和《如梦令》这两个词牌就跟晏殊和苏轼有关,《蝶恋花》由晏殊自敦煌曲子词《鹊踏枝》改名,《如梦令》由苏轼自后唐庄宗《忆仙姿》改名。
    唐代产于西域的“胡乐”尤其是龟兹乐大量传入中土,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相融合,产生了燕乐。燕乐中很多曲调本来就是民间歌谣曲调,而民间歌谣本来就是有曲有辞的,像自然朴实、感情直率的敦煌曲子词,从那里我们可以看见词最初的形态和特征。这种来自民间的艺术带着活泼的生气。《鹊踏枝》就是其一。这是一个用韵很密的词调,流畅柔婉,沉郁低回。鹊踏枝头,蝶恋花容,本是自然现象,民间情趣和士大夫审美也不见得就有高下,如活泼生动农家女儿嫁入深宅大院,从此这一曲中的惜春悲秋、凄怆怨慕也越发地精致旖旎、怅惘低回。

    词到了宋代文人的手中,再不是简单的酬酢应答之作,词的格律内容都有了极大的发展,词牌种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词人们也越发地讲究起来。一种曲调和格律有不同的名称,或一个名称有不同的变体都是宋人对词这种文学体裁作出的探索和丰富。对于后唐庄宗李存勖自创的一曲《忆仙姿》,苏轼虽觉这首“曾宴桃源深洞”曲调清婉,但觉得名儿不雅,取其中“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给这一曲取名“如梦令”。小令相对长调、慢词,短小隽永,清灵别致,用这个词牌为这一阙命名,真是神形兼备。

    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与沁园春

    哎,虞姬,你再为我舞一曲吧。反正你听外面已尽是楚声。他们唱的是罗敷曲还是越女歌?还是我来唱吧,虞姬,我为你唱垓下歌。他歌她和,剑风凛冽,歌声凄怆。突然,飞旋的软甲中殷红的血如桃花绽放,虞姬是秦末战乱中突如其来的一抹红,点缀在血雨腥风之中,盛开旋即凋谢。英雄美人的故事样本就此定型。
   《虞美人》早先有三种曲调,后来以李煜那首著名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为韵体正声,因为太有名了,这一曲也被后人叫作《一江春水》。

   当年汉明帝刘庄带着女儿刘致从洛阳来游竹林,见这里竹阴蔽日,公主流连忘返,明帝就在沁河旁建了一座园林,赐名沁园,同时封刘致为“沁水公主”。沁园的春天依旧年复一年,可人却再也不复归来。这里还曾经是著名的“竹林七贤”饮酒下棋,抚琴长啸的地方,自然成了历代诗人发怀古幽思的好去处,后来唐人有诗咏沁园,韩愈就有“从今沁园草,无复更芳菲”的句子。最早用《沁园春》填词的是北宋的张先。《沁园春》的曲调韵味疏朗,格调开阔,读起来错落多致,意韵徘徊。
    附一首苏轼词: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与旧愁。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题外话:影子也很葱白项羽,高贵大气,英勇善战,对爱情忠贞)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思的江南:长相思与忆江南

     在《长相思》还没有成为一个固定的词牌的时候,它还只是一种自由的可供演唱、抒发男女相思之情的歌行体。《古诗》中的怀人之作坦荡真切。不婉转不委屈,直直地说,我就是如此地思念着你。你也是一样吧。你的信我放在怀里小心翼翼,看了太多遍,小心地不让眼泪落在上面,不能让字迹迷糊,就象我不能模糊你在我心里的样子。《长相思》是南朝的民歌,在乐府中有多首记录,每首都以长相思开头和结尾。从乐府到古诗,悲喜哀乐没有那么多的遮掩迂回,谁能饥不食,谁能思不歌?三十六个字,是双调词牌中最短的一曲。

    《忆江南》,原名《谢秋娘》,是唐武宗时的宰相李德裕为亡妾谢秋娘而作的,后人常把自己爱慕的女子称为谢娘或秋娘。江南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地方,她的折戟沉沙,她的烟雨楼台,她的春花秋月,她的吴音乡愁。是谁先给江南染上这样的色彩?以后词人们忆的望的梦的那个地方可还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江南?

     浓郁蜀国的空灵水乡:江城子与南乡子

     词谱说是因为欧阳炯这首词中有“如西子镜,照江城”这样的话,所以有了后来《江城子》的词牌。大唐风雨飘摇的晚期,王建在成都建立的前蜀国仿如世外乐土。蜀地远离长安,崇山峻岭阻隔了战火狼烟,丰腴的土地,温和的气候,使得前蜀官府“仓廪充溢”,百业兴盛,蜀人又奇巧善乐,西蜀小朝廷模仿起大唐的府制律度、歌舞燕乐来毫不逊色。笙箫笛筝、琵琶拍板、筚篥鼓叶,永陵地宫中那美丽的乐伎衣袂鲜艳,犹歌犹舞,千载之下我们仿佛还能在西蜀的锦水花间听到盛唐的声音。江南,于我是幼年生长的故乡,成年化作梦里的水墨画,美好与怅惘都退却了最初的惊动,变得疏离而安然,只是在与人说起的时候仿佛那仍是一个不舍得丢弃的身份。而蜀中是我成年后的家乡,甜蜜而温暖的沉溺,如空气和水一般交融。看到千年前成都人咏金陵,不觉就留了意,要看那石头城怎么变成了词牌中那个最变幻多端,最摇曳多姿的精灵。

     《南乡子》歌曲在唐代本是一只教坊曲,敦煌卷子中还存有舞谱。这一曲虽是小令,却偏生体式最多,长短韵脚都不一样。《南乡子》音节顿挫,收放有致,可以表达多种情绪。后来人用《南乡子》不再限于风光景物的描绘,而多怀人之作,南唐冯延巳又将单调重复变为上下片后,更显得曲折往复,言短而意长。
     跟《南乡子》一样,《江城子》开始时也是单调,后来在宋词中变成了双调。这一曲后来反而不大见咏古情怀,悼亡、言志、寄托咏怀之作几乎每一首都是经典,而奇怪的是不管是用它填什么情绪的词意,居然都是那么贴切,这不能不说是词牌中的一个特例。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自不必说,他还用它自画像“老夫聊发少年狂”,情绪之截然两端让人惊叹这一曲调的万般灵动。喜欢秦观的这一首,感觉情绪上有些似李珣,都是一种克制的隐忍的人生,纵使感情到了无控制的时候,他们的脸上也是平静的,纵使有泪如海也无声。

     七言里的古风:西江月与浪淘沙

    第一个将《西江月》填了长短句的,是成都人欧阳炯。他为《花间集》作的序可以说是北宋以前第一篇专门论词的理论文章,他在序中说集中的词大多是为了方便曲子演唱而写的歌词,这正是唐五代词的本意。文人还停留在词为艳科的认识上,所以更不必苛求那时候的词人们只知咏风弄月,这些填艳词的文人他的诗可能完全是另一个风格。

     从唐人诗中得名的词牌名实在不少,另一个由七言诗中得来的词牌名同样是当时教坊中经常演奏演唱的一首曲子。那时两百多首教坊曲除了乐工自创,还有许多来自民间。这些来自民间的乐曲也期待着著名的诗人的作品倚为新声,比如浪淘沙就是这样,本来是民间咏淘金人劳动情景的民歌,但由于有了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大力倡作,遂由民歌而变为士大夫咏怀托志的心声。双调小令《浪淘沙》,是南唐李煜创制。由七言而变长短句,五代时教坊曲的本调肯定也已做了变化处理,否则民歌曲调怎么配合激越凄壮,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复杂情绪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尘世的欢乐:临江仙与阮郎归

      花庵词选中说,《临江仙》这只唐时教坊中的乐曲最初是咏水仙,作为词牌最早出现在《花间集》中。水仙不是指花,而是水中的仙人。战国时的赵国人琴高,善于弹琴,崇尚道家的修炼法术,经常在河北的冀州、涿郡一带的水里漫游,离世孤逸,其乐无穷。在他二百多岁的一天,他对弟子说,他要到涿水里去捕小龙,并和弟子们约定:“某月某日你们都沐浴斋戒,在涿水的祠庙里等着我。”到了约定的时间,琴高果然骑着一条红色鲤鱼从河里游出来,上岸后来到祠庙里和弟子们聚了一个多月,就又骑着鲤鱼回到涿水中去了。后来人们就把琴高称为水仙。其实琴高应该不是最早的水仙,屈原沉江后,楚地百姓怀念他,也有把屈原称为水仙的。娥皇女英追随舜帝而投湘江,也成了水仙,超乎常人的能力和超乎常人的品格都容易被敬为仙,但我们的仙带着人间气和善恶判断,是人造的所以亲。但要说最美最具仙气的水仙还是曹植的洛神。更因为有太多的感情在里面,觉得这仙比人还不如人,做人是日复一日的苦累,做仙是夜复一夜的寂寞,美成了最残酷的惩罚。
    《临江仙》曲调和婉清雅,到了宋,成为词人们最爱的曲调之一。他是宝玉衔来的那块玉,是黛玉晨昏滑下的泪。衣上酒痕诗里字,凄凉意从心底沁出,深入骨髓。小晏的酒,饮不完酒;小晏的醉,一直醉,一场春梦了无痕,只是害得我们在他的梦语里发现男人的痴情婉约象一种甜蜜而忧伤的毒,宁愿喝下去,含笑而死。  有的人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他与这尘世互为过客。

    那两个在天台山遇到神仙姐姐的幸运儿刘晨和阮肇的故事,也就是《阮郎归》那个词牌的本意。《阮郎归》几乎句句押韵,愁绪句句紧逼没有回转的余地。低回沉郁的曲调合该配郁结于心不能言说的愁恨和无边的回忆。刘郎,阮郎,不过是偶入山深处的凡夫俗子,也值得神仙盼归?还是本来就是凡人贪心不足,再多的感情也填不满胸中无底的深洞,我们还能要什么?

     似真似幻的爱情:玉楼春与诉衷情

    《玉楼春》基本都是一个基调和内容,写给那些女儿们诉说衷情。就像霍小玉和李益的故事。无比爱的结果是无比恨,爱的背面只能是恨而不会是其他任何一种感情,如果你真的爱过。李益如果曾有过一刻替小玉想过,何至于爱恨变幻两重天。换位思考需要用理智的缰绳约束感情,可人心慌乱,每个人都是孤独,我们只关心身边的那一点温暖,你那一腔柔情我当真只能取一瓢饮,太多我承载不起。

    《诉衷情》本是一首唐教坊曲,用作词牌最早也是在温庭筠的词中,开始是一个三十三个字的单调,顾夐加字,后来也用双调四十四个字。《花间集》中弥漫着这种似是而非的眷恋和衷情,你不能当真,也不能不当真。千年后的我们不会幻想自己是那个为了谁而痴心等待的断肠人,但在某个不曾预料的时刻遭遇到一段感情,那些句子如早就在心里埋下的种子突然地开出凄艳的花,让人防不胜防地哀伤。

     悲伤的鸟和喜悦的桥:鹧鸪天与鹊桥仙

     《鹧鸪天》词牌来自一句唐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只是关于这句诗的作者历来难辨,有郑隅、郑嵎、郑山禺等几种说法,应该是当时人记录的笔误。鹧鸪鸟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喜欢温暖的鸟。种鸟喜欢朝着太阳飞,又叫“随阳鸟”,发出的叫声就像在自己呼唤自己,有人将鹧鸪的叫声形容为“行不得也哥哥”。鹧鸪在唐诗中的意象主要体现在心性向阳和乐声《山鹧鸪》的婉转凄恻上。《鹧鸪天》于惯有的感伤哀怨之外,更让人读之有难解的苍茫与绝望。繁华与凄凉,同心而离居,思念的利轫在时间深处闪着温暖的光,有时侯甘愿被它一剑毙命,死在那甜蜜的回忆里。

      《鹊桥仙》: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汉代已十分流行,鹊桥是最有古中国情调的词之一。古人参照天象而创美丽神话,每一颗星都有故事。这是古人与天地目结神合的灵感,可遇而不可求。喜鹊,自从为牛郎织女搭了那座最浪漫美妙的桥,中国人就爱上了它们。只是喜悦欢畅从来都不是词中本意,幽远静美,浅吟低唱的歌声中,忧与愁与生俱来,何关天地,更何况春去秋又来,鸟鸣花自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影 于 2014-10-5 09:13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影 于 2014-10-5 09:12 编辑

假日,把手机闹钟都设置成了不叫早。结果,却没法设置生物钟,到时间就自己醒了。
每次醒来都自己生气,这不是错过好好的睡懒觉机会么。节日过去大半,浪费了大半懒觉机会。只能在白天补回来,而且恶狠狠滴使劲睡,好像这样才觉得没白过节。{:1_406:}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忆江南》,忽然想起欧阳修的这首形象的词
望江南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那里临江仙很多变格,看网上有人整理出三种格体,搬来学学

一、“醉翁体”
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双调,下阕重复)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栏杆倚处,遥见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犹有堕钗横。
                               (《白香词谱》把欧阳修的《临江仙•妓席》定为正格)
二、“小山体”
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双调,下阕重复)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

三、“东坡体”
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双调,下阕重复)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听”字应用仄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这三种格体的差别只在首句和第四句的字数上有分歧:
  “醉翁体”首句为七言,第四句为四言,全词五十八字。
  “小山体”首句为六言,第四句为五言,全词五十八字。
  “东坡体”首句为七言,第四句为五言,全词六十字。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发表于 2014-10-5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片片蝶衣轻
   好啊,蝶儿想写什么牌牌?
薇蓝 发表于 2014-10-5 10:11

小影子,给嫩一个挑词牌的机会,薇薇应了十四韵或十九韵,词牌嫩来选。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十六字令。
开玩笑的,我先灌水玩会去,然后找个短令{:085:}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7-6 02: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