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勇敢嗮出我自己的那啥......

[复制链接]

可吟七步诗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深人静的时候 发表于 2017-5-20 17:33
从未听过父亲抱怨
虽然没有看到父亲创作《红岩》时的情景,但杨益言2000年创作一部关于三峡移民的作品时 ...

遗憾女儿未能继承事业


父亲写了这么出名的一本小说,但却没给子女带来任何经济利益。杨小谊介绍,早在10年前,父亲就将《红岩》的手稿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要是去卖,得值多少钱啊。但父亲从未这样想过,就是想要把手稿捐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许云峰、江姐和以他们为代表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杨小谊介绍,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父亲就把收到的稿费全部交了党费,一分钱都没留给自己,而当时他们全家的生活条件并不好。


虽然《红岩》没有给杨益言的孩子们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但红岩精神却深深的影响了杨小谊和她的姐姐们:“小时候父亲就带着我们姐妹去烈士陵园扫墓,回来还让我们写作文,了解那段历史。我们可以说从小就受到了红岩精神的影响,我和我的姐姐们都是特别善良、正直的人。”


杨小谊说,其实父亲想女儿中能有一人从事与写作有关的行业,但是杨小谊的姐姐们都选择了财会、医学、英语,父亲便将最大的希望寄托在了杨小谊身上。“父亲甚至还特意培养过我”,但杨小谊在做了7年左右的记者后,还是选择放弃了文字工作,杨小谊歉疚的表示:“这也是父亲一生的遗憾。”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孔令强 高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原标题:《红岩》作者杨益言去世 女儿回忆:小时候不知父亲是作家)


本文来源: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深人静的时候 发表于 2017-5-20 17:33
遗憾女儿未能继承事业
父亲写了这么出名的一本小说,但却没给子女带来任何经济利益。杨小谊介绍,早在10 ...

小说《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昨日去世 享年92岁


2017年05月20日 03:18:36 来源:成都商报


杨益言父女
  杨益言原籍四川省武胜县,1925年11月18日生于重庆。战乱年代,杨益言先后在四川武胜县和重庆完成了初高中学业。抗战时期,同济大学从上海内迁到重庆。1944年,19岁的杨益言考取了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抗战胜利后,跟随学校迁回上海读书。在校期间,杨益言成为上海中共地下学联机关报的负责人。1948年,杨益言在重庆意外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并在狱中结识了江竹筠(“江姐”原型)、罗广斌等人,也亲自经历、见识了铁锁链、竹签、辣椒水、“老虎凳”等酷刑。1961年,他与罗广斌以狱中经历为写作素材,共同创作了小说《红岩》。作品着力描写革命者与敌人进行的最后斗争,塑造了一批感人至深的烈士形象。
  昨(19)日上午,影响了数代人的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杨益言在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去世,享年92岁。在接受成都商报特约记者采访时,杨益言的小女儿杨小谊难掩悲伤,她说,上周日晚杨益言突发吸入性肺炎,经过治疗有所好转,但从18日开始病情恶化,“我们一直陪在爸爸身边,他走得很平静。昨天下午,重庆市作协也发布了杨益言去世的讣告。讣告中称“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重庆市作家协会离休干部、一级作家、著名长篇小说《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7年5月19日10时25分在重庆逝世,享年92岁。
  印量逾千万的作品
  《红岩》是一部知名的红色经典作品,大家熟悉的江姐、小萝卜头等人物形象全都来自《红岩》。这样的经典如果换算成数字来说明,那就是这本由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的小说自1961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以来,截至目前已经重印了113次,再版两次,总印数超过1000万册。
  此前,《红岩》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英译本的译者是著名翻译家杨宪益。
  目前大家看到的《红岩》小说体量为40余万字。最初,罗广斌、杨益言接到的任务是,以自己在重庆中美合作所被关押时的经历,以及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迫害中国人民的事实,通过文学创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宣传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当时,他们写出了《圣洁的血花》、《禁锢的世界》等一系列作品。
  写小说《红岩》的想法是在1958年。杨益言生前曾透露,1958年,他在接待时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的朱语今时,后者向他提出了写作《红岩》的想法。杨益言说自己并没有立即答应。因为自己从未写过小说,同时也深感必须和罗广斌他们商量。
  经过一个晚上的讨论后,杨益言和罗广斌最终答应创作小说《红岩》。这之后,杨益言和罗广斌花了将近三年时间,四易其稿,拿出了40万字的《红岩》。此后,《红岩》不仅备受读者喜爱,艺术家们还将它通过京剧、话剧、歌剧、电视连续剧等艺术形式搬上了舞台。其中,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就是改编自这部小说的电影《烈火中永生》。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深人静的时候 发表于 2017-5-20 17:35
小说《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昨日去世 享年92岁

  明日告别杨益言
  “《红岩》的评价是早就有了定论的了:红色经典,当代文学的经典,它的影响非常广泛。”昨天傍晚,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陈川说,早就被翻译成了十余种文字的《红岩》发行量突破了1000万册。“据我们掌握的情况,这在当代文学作品中应该是最高的,并且它现在每年都还在再版。可以说,确实是具有经典意义。”陈川认为,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红岩》中体现的革命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激励了很多代人,“到今天仍然有它的价值,“再版那么多次,就说明到今天仍然有读者愿意读它。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昨天下午,重庆市作协也发布了杨益言去世的讣告。讣告中称,“兹定于2017年5月21日9时在南岸区江南殡仪馆三楼江南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老师要签名
  女儿才知父亲写过《红岩》
  杨小谊陪伴父亲杨益言的时间较长,此前,成都商报特约记者曾采访了杨小谊,听她讲述女儿眼中的父亲。
  小时候不知父亲是作家
  提到杨益言就不能不提小说《红岩》,杨小谊说:“我小时候根本不知道父亲是作家,父亲也没给我讲过任何关于他在渣滓洞的那段经历和跟《红岩》创作有关的任何事情。”
  她第一次知道《红岩》跟父亲有关,是在她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一本《红岩》,让我回去找父亲在上面签名,那时我才知道父亲是《红岩》的作者之一。”随后,杨小谊所在的学校邀请杨益言去作报告,她才第一次听父亲讲跟《红岩》有关的故事。知道了父亲“坐过牢”,她好奇地问父亲,杨益言却用一句“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就简单地回答了。
  “我所知道的关于父亲和《红岩》的故事跟大家一样多,父亲从未单独再给我讲过,到现在都如此。”当女儿知道《红岩》这部著名小说是父亲创作的后,杨益言却告诉女儿,任何时候都不准打着他或者《红岩》的招牌为自己行方便。
  从未听过父亲抱怨
  虽然没有看到父亲创作《红岩》时的情景,但杨益言2000年创作一部关于三峡移民的作品时的情形,给杨小谊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有关部门计划制作一部关于三峡移民的影视剧,便把创作剧本的任务交给了杨益言。
  杨小谊介绍,当时父亲已经是70多岁了,但接到这个任务后,杨益言多次深入库区实地采访。为了安心创作,杨益言回家的时间都很少。当杨小谊看到父亲时,因为长时间坐着写作,杨益言的双脚都已经完全肿了。“父亲现在的病就是因为当时长时间大强度的工作留下的,但父亲对此却没有一句抱怨。”因为过度劳累,杨益言最终在创作过程中病倒住院了,但当他知道有一次重要的剧本讨论会时,他拔掉了输液的针头,要求马上出院。
  回忆起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杨小谊最大的感受就是:“从不抱怨”、“从不说教”、“身体力行”。在杨小谊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很忙,只有“晚饭时间才能跟父亲在一起”。而杨益言在女儿们的心中极具威信,因为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看到父亲都做得这么好,我们自己也就受到了正面的影响。”
  遗憾女儿未能继承事业
  父亲写了这么出名的一本小说,但却没给子女带来任何经济利益。据杨小谊介绍,早在10多年前,父亲就将《红岩》的手稿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要是去拍卖,肯定价格不菲。但父亲从未这样想过,就是想要把手稿捐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许云峰、江姐和以他们为代表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
  杨小谊介绍,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父亲就把收到的稿费全部交了党费,一分钱都没留给自己,而当时他们全家的生活条件并不好。
  虽然《红岩》没有给杨益言的孩子们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但红岩精神却深深地影响了杨小谊和她的姐姐们:“小时候父亲就带着我们姐妹去烈士陵园扫墓,回来还让我们写作文,了解那段历史。我们可以说从小就受到了红岩精神的影响,我和我的姐姐们都是特别善良、正直的人。”
  杨小谊说,其实父亲想女儿中能有一人从事与写作有关的行业,但是杨小谊的姐姐们都选择了财会、医学、英语,父亲便将最大的希望寄托在了杨小谊身上。“父亲甚至还特意培养过我”,但杨小谊在做了7年左右的记者后,还是选择放弃了文字工作,杨小谊歉疚地表示:“这也是父亲一生的遗憾。”
  成都商报特约记者 裘晋奕 孔令强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深人静的时候 发表于 2017-5-20 17:35
  明日告别杨益言  “《红岩》的评价是早就有了定论的了:红色经典,当代文学的经典,它的影响非常广 ...

《红岩》作者之一 杨益言逝世


2017-05-20 03:49:00 来源: 重庆晚报(重庆)

(原标题:《红岩》作者之一 杨益言逝世)

重庆晚报讯 (记者 杨华 见习记者 何莉)昨日,著名作家、小说《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因病在重庆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2岁。

杨益言是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1925年11月18日生于重庆,上世纪40年代进入上海同济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在校期间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杨益言在重庆意外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并在狱中结识罗广斌。1957年,他和罗广斌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1961年,两人在此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红岩》最初于1961年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和歌剧《江姐》等,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至今已重印113次,再版两次,印数超过1000万册。

杨益言遗体告别仪式将于明日9时在南岸区江南殡仪馆举行。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深人静的时候 发表于 2017-5-20 17:36
《红岩》作者之一 杨益言逝世

《红岩》作者杨益言去逝


2017年05月20日09:08        重庆时报

  记者 任重
  5月19日上午,《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在重庆去世,享年92岁。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向重庆时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杨益言1925年11月18日出生。他因作为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为中国人所熟悉。在杨益言80多岁高龄时,依然能大段背诵《红岩》,为那段苦难而光荣的岁月而自豪!
  去世之前,杨益言是中国作协名誉委员,重庆市作协名誉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深人静的时候 发表于 2017-5-20 17:37
《红岩》作者杨益言去逝

杨益言走了 《红岩》永存



发稿时间:2017-05-20 09:28:48 来源: 重庆日报 中国青年网

杨益言。 梅喻鑫 摄

《红岩》书封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深人静的时候 发表于 2017-5-20 17:38
杨益言走了 《红岩》永存

京剧《江姐》剧照

电影《烈火中永生》剧照

  5月19日上午10时25分,小说《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在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去世,享年92岁。

  杨益言生前留下遗愿,丧事一切从简。5月21日,杨益言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南岸区江南殡仪馆举行。

  杨益言虽然离世,但他和罗广斌合著的小说《红岩》却影响了几代人。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深人静的时候 发表于 2017-5-20 17:39
京剧《江姐》剧照电影《烈火中永生》剧照  5月19日上午10时25分,小说《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在重庆市 ...

  《红岩》故事来自杨益言等人的亲身经历

  据悉,新中国成立后,罗广斌、杨益言就接到任务,以自己的特殊身份——两人都是在重庆中美合作所被关押过的脱险志士,以中美合作所美蒋特务残酷镇压迫害中国人民的事实为素材,彻底揭露美蒋特务的罪行,宣传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

  《红岩》正式出版之前,部分章节曾在《重庆日报》《中国青年报》上进行连载,受到读者的欢迎。

  1961年,《红岩》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此后,共重印113次,再版两次,印数超过1000万册。至今,《红岩》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其中,英文译本由著名翻译家杨宪益亲自操刀。

  “江姐的形象在我们当时的心里,比现在的明星还要红”

  小说《红岩》出版后,1965年,由此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应时而出。电影中江姐、许云峰、小萝卜头等形象深入人心。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京剧、歌剧、话剧等不同艺术形式,纷纷将《红岩》中的故事搬上舞台、荧屏,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中国人。

  记者了解到,《红岩》对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都影响至深。60后读者李智镕表示,“红岩精神陪伴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江姐的形象在我们当时的心里,比现在的明星还要红。”90后读者孙佳琪说,自己读的第一本红色小说就是《红岩》,共产党人在特殊年代里斗智斗勇的故事,特别激荡人心。

  曾想以三峡移民为题材创作剧本

  “晚年的父亲,一直在读书、写作。”杨益言的女儿杨小谊告诉记者,2000年,杨益言决定创作一部以三峡移民为题材的剧本,为此,70多岁高龄的他还多次到三峡地区实地考察,最后因此而累倒。“但在病中,他还记挂着这个剧本,想等身体好点之后,把剧本改好。可惜,现在再没机会了。”

  《红岩》杂志社副主编欧阳斌回忆起杨益言,十分动情。“2006年,市作协曾组织了一场‘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作为老党员的杨益言全程参加,当时的他已经81岁高龄了,却没有一天落下。”欧阳斌说,一同去参观渣滓洞的时候,他还对年轻党员介绍当年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事迹,并给大家指出他当年被关押的监狱。“他身上体现的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热情和情怀,让我终生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7-5-21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看晒的啥?

实话,我更愿意猜的是《城南旧事》... {:050:}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临窗读雨 发表于 2017-5-21 19:41
进来看看晒的啥?

实话,我更愿意猜的是《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我只是看过电影未看过书,印象最深是小演员沈洁、她的眼睛会说话。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7-4 22: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