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6|回复: 30

[吃货联盟] 包子、𦠿(sa)汤和水煎包

[复制链接]

东 城 十 里 外
发表于 2023-6-18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次包饺子的馅儿,同时整了水煎包和包子。
包子有点难看哈,不过保证是熟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东 城 十 里 外
 楼主| 发表于 2023-6-18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𦠿(sa)汤的事儿,这玩意三省在争,鲁西南、豫东、皖北都说是自己家的特产,并且都有传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东 城 十 里 外
 楼主| 发表于 2023-6-18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沂版
故事一
东晋时,一对穷困潦倒的外地夫妇逃荒来到临沂,当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看到他们非常可怜,就经常接济他们,夫妇二人非常感动,无以为报。有一次,王羲之病了,二人觉得报恩的机会来了,就把家中留着下蛋的惟一一只母鸡杀了做汤,并在汤里加了一些普通的驱寒中草药。本想把鸡煮得烂一些,可看火的丈夫睡着了,不想汤就煮了一整夜。第二天,看着煮得黑糊糊的鸡汤,妻子很生气,可家里又没有其它东西,只好把煮“糊”的鸡汤送给了王羲之。再说王羲之本来卧病在床,吃了中药病也略有起色,但口干舌苦,没有食欲,看着送来的鸡汤,又不好意思拂了人家的一番好意,就盛上一碗尝了尝,没想到这一喝,顿时神清气爽,病好了大半,一时兴起,随手提笔写下“米参”二字,意思是米中人参。到了后来,后人就把它称做糁。

回复 使用道具


东 城 十 里 外
 楼主| 发表于 2023-6-18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二传说当年清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至沂州府,厌倦宫中膳食,于是从本地找来老厨做菜,席间一盆甲鱼汤味道鲜美,于是传来老厨,问曰何菜,老厨答曰“甲鱼糁sá”但说不出由来,尴尬之际,机灵的和珅打圆道“此乃味三鲜温河甲鱼糁,此糁取温凉河之泉水加牛骨大火熬开,再加麦仁、甲鱼小火熬一个时辰,佐蒙山松姑继续熬制,集天、地、水一体,三鲜一绝,强筋壮体,童叟皆宜。”龙颜大悦,嘉赏老厨,即兴赋诗一首“遨游千里客渔家,膳味三鲜温河糁。四海升平万民乐,万国来朝映彩霞。”从此甲鱼糁流传至今。

获得 小赌神卡 一张

卡片说明:东城十里用仅剩的两块钱去买彩票,竟然中了2 颗钻石。

卡片效果:获得 2 颗 钻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东 城 十 里 外
 楼主| 发表于 2023-6-18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州版
𦠿汤古称雉羹,为我国“天下第一羹”。尧时,有篯铿以雉羹进帝尧,彭祖、彭城、雉羹一直渊源流传。雉羹至西周时,被定为宫廷八珍御膳之一。据《徐州方志》记载:雉羹所用主料为雌性锦鸡(即野雉鸡),佐以稷子米(即薏仁米)、生姜、精盐等。西汉时,雉羹主料没变,辅料加薏仁米、黍米、香茅、酸盐梅、花椒、桂皮、蓼叶等熬制,后再勾芡而成。
清乾隆(公元1736-1794年)时,五下江南,四次驻徐州行宫(今市博物馆)。传说乾隆偶然观赏市井,品赏到饣它汤美味,很是惬意。便问厨师:“是啥汤?”答曰:“就是𦠿汤”。乾隆又问厨师“啥汤怎样写的?”厨师文化不高顿时傻了眼,用指比画着𦠿字。乾隆不识这个字,看在彭祖面子也就接受了这个自造的汉字,而且高兴地封徐州𦠿汤为“天下第一羹”。
乾隆以后的𦠿汤制作,其原料稍加改变,清代汤配方一直沿用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东 城 十 里 外
 楼主| 发表于 2023-6-18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宿州版
1909年津浦铁路修筑到安徽省宿州的曹村时,曹村所有的饭铺只是供卖烧饼馍头之类的食品。筑路的民工体力消耗很大,常常透支。仅是开水干粮,难以招架。时间一长,个个抱怨。此时有个专营餐饮的王老板。看准商机,率先干稀结合,并以原汁鸡汤招徕民工。此招果然奏效,一时间,顾客盈门,生意红火。一日王老板忙中出错,杀鸡时忘了取出鸡嗉,待汤熬好,鸡嗉中的麦仁,全部融化到汤里。没想到熬出的鸡汤与平日不同,别有风味。这汤中有鸡的鲜,还有麦仁的香,并浓稠了许多。民工们品后,个个叫好。问:“这是啥汤?”王老板不便说明原委,答曰:“就是啥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东 城 十 里 外
 楼主| 发表于 2023-6-18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砀山版
在砀山,民间广为流传着这样的段子,“文革”期间,一东北人到砀山搞外调,在“工农兵”饭店要了碗汤,用竹筷搅动后提起,分明可见微红的肉丝挂于其上。品了品,觉得味道很独特,便问身边老者:“同志,啥汤?”。“嗯,潵汤(音洒,一声)。”老者答曰。“啥汤?”,又问。“潵汤!”,老者提高了声音。东北人坐不住了,指着碗:“我问这是什么汤?”。老者笑了,“它就叫潵汤啊!”。

获得 大恶魔卡 一张

卡片说明:东城十里在论坛发帖时没有注意,被小偷偷去了2 颗钻石。

卡片效果:损失 2 颗 钻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东 城 十 里 外
 楼主| 发表于 2023-6-18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夏邑版
康熙皇帝南巡,路过栗城,今夏邑县城。天过午时,他路过一家包子铺,里面飘出一股浓浓的饭香,顿时引得他饥肠辘辘。他忙拐进铺子,问店家香从何来。店家指着一口大锅说:香味源自锅中的汤。康熙帝赶紧让店家盛了一碗,他一口喝下去,胃肠熨帖,神清气爽。他龙颜大悦,一连喝了三大碗,之后问店家汤的名字。店家也茫然,只说自家在煮肉时无意中熬成这种汤,求皇上给赐个名才好。康熙略加思索,说道:“既然不知道是啥汤,那就叫它‘sa汤’吧!”自此,sa汤在民间流传下来。
《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糁”的记载;春秋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
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又传糁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饮料,唐朝传入内地。乾隆下江南时,喝了此汤大加赞赏,问当地人这叫“啥”?皇帝金口玉言,当地人遂叫此汤名为“啥”,即糁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东 城 十 里 外
 楼主| 发表于 2023-6-18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𦠿汤是中国地方特色传统风味小吃,获得过山东省十大金牌旅游小吃、好客山东网红好物、中国首届金牌旅游小吃称号,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东 城 十 里 外
 楼主| 发表于 2023-6-18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阜阳版:
清朝乾隆到颍州,就是今天的阜阳市,一路劳累,又饿又渴。此时喝到民间一老夫妇一碗用鸡汤冲的鸡蛋汤,喝后觉比御膳还好,龙颜大悦,便问老夫妇这汤的名称。老夫妇年大耳背,于是反问,“啥汤?”,乾隆问纪晓岚老夫妇说什么,纪晓岚脑瓜灵活,伶牙俐齿说“说的汤叫𦠿汤”。乾隆又问“𦠿字如何写?” 纪晓岚于是便编造了个生字:月光为伴,一边为“月”字,另一边皇上为天子,“天”字为上头,久等的“久”字放在下边,并取其谐音字“韭”代之,这样便造出一个“啥”谐音的“𦠿”字。“𦠿”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月”;右边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天”,中间是“非”,下面是“一”。释意者曰:“月”者为肉;“天”者,民以食为天,“非”为土上禾,“一”者为地。 撒汤做法简单并不复杂,但要做好却要一番周折,原料是散养的母鸡,鸡龄要超过一年,猪排要新鲜肥而不腻,要文火熬10多个小时,中间要将煮烂的母鸡肉一丝一丝的揪好。 汤里稍微勾点芡汁,让汤浓一点。打一个鸡蛋在碗里搅匀,用滚开的汤汁一冲,冲成蛋花,𦠿汤就做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26 13: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