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梅朵儿

[推荐] 《婉约词》——惠淇源

[复制链接]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公绍                                     青玉案
    年年社日①停针线②。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
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③。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
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作者简介】    黄公绍字直翁,邵武(今属福建)人,宋度宗咸淳元年进士。隐居樵溪。著有《在
轩词》,有《彊村丛书》本。
【注释】 ①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  ②停针线:《墨庄漫录》说:“唐、宋社日妇人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唐张籍《吴楚词》:“今朝社日停针线。”  ③“春衫”两句:春衫已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呢?这里的“谁针线”与“停针线”相呼应,由著破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满了破旧的春衫。
【评解】    此词抒写游子思乡的情怀。上片写游子在深山溪桥边,遥念家乡社日,看到双双飞燕而自伤孤单。下片写游子长期飘流在外,春衫已破,满是泪痕,却还不知归期。末尾连用三个“无人”,点出不仅赏花、饮酒都无心情,甚至醉了也受不到照顾。写尽孤身羁旅的凄凉况味。通篇缠绵凄恻,委婉含蓄。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
    赵彦端                                     瑞鹧鸪
    榴花五月眼边明,角簟①流冰②午梦清。江上扁舟停画桨,云间一笑濯尘缨③。 
主人杯酒流连意,倦客关河去住情。都付驿亭今日水,伴人东去到江城。
    【作者简介】    赵彦端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属江西)人,魏王廷美七世孙。
    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乾道、淳熙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有《介庵集》。
    【注释】    ①角簟:角蒿编成的席子。    ②流冰:形容角簟生凉。    ②濯尘缨:《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评解】    五月花明,午梦片刻,溜缨清流,情怀何等潇洒,胸襟又何等超脱。主人杯酒留连
之意可感,倦客关河去住之情不堪。不言此日情怀难忘,而言遣流水载此情东去江城,委婉有味之至。
    幼 卿                                     浪淘沙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
飘蓬①,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②。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作者简介】   幼卿,生平事迹不详。据《能改斋漫录》记载,她生活在宣和年间。
    【注释】   ①飘篷:形容人象蓬草一样飘泊无定。    ②花骢:骏马。
    【评解】    《词林纪事》记《能改斋漫录》载:宣和间,有题陕府驿壁云: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委婉含蓄地写出“荷花开晚,孤负东风”。下片抒发“聚散匆匆”的慨叹。“望断斜阳人不见”,流露了无限眷恋之情。全词缠绵哀怨,真挚动人。
    石孝友                                     青玉案
    征鸿过尽秋容谢,卷离恨、还东下。剪剪①霜风落平野。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
簇渔樵舍。 芙蓉城②里人如画,春伴春游夜转夜。别后知他何如也。心随云乱,眼随
天断,泪逐长江泻。
    【作者简介】    石孝友字次仲,南昌(今属江西)人。乾道进士,以词名。其词集名《金谷遗音》,
有《宋六十家词》本。他的词亦如耆卿、山谷一样,常以俚俗语写男女恋情,亦有清新雅洁之作。
    【注释】 ①剪剪:形容风势轻寒. ②芙蓉城:四川成都的别称,以五代时后蜀孟昶在城上种芙蓉花而得名。
    【评解】    此为离芙蓉城东下舟中恋念所欢之词。上片写眼前沿江两岸风景,下片怀旧游而兴无限怅思。“心随云乱”句,摹“心事如波涛”(李商隐诗句)之状,甚有情味。    武林春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归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    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评解】    此词与前首《青玉案》词,同为怀人之作。前一首咏别离,基调凄苦;此首咏短别
将会,基调欣悦。词语通俗,极有民歌情味,有早期敦煌曲子词遗风。
                                     卜算子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①。 去也如何去,住也
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注释】①难凭据:无把握,无确期。
    【评解】    此词以“见”、“别”、“去”、“住”四字为纲领,反复回吟聚短离长、欲留不得的怅惘。前后上下仅更动一两字,拙中见巧,确是言情妙品。可知诗文不必求花描,情之所至,口边语亦自佳。
                                     鹧鸪天
    一夜冰澌①满玉壶,五更喜气动洪炉②。门前桃李知麟集③,庭下芝兰看鲤趋④。
 泉脉动,草心苏。日长添得绣工夫。试询补衮弥缝手,真个曾添一线③无?
    【注释】  ①冰澌:冰消溶。    ②洪炉:大炉。喻天地造化之功。    ③“门前”句:“桃李”指生徒。麟集:言人材荟萃。    ④“底下”句:“芝兰”喻兄弟子侄。“鲤趋”言子承父教,语出《论语•季氏》: “鲤趋而过庭。”鲤为孔子之子。    ⑤添一线:冬至后白昼渐长,古有“吃了冬至面,一日添一线”之谚。
    【评解】    这首小词作于冬至前一日。特意胪列佳气,讴歌鼎盛。虽使事用典稍觉板重,毕竟
典丽工整,气度自在。
                                  浣溪沙 集句
    宿醉①离愁慢髻鬟②,绿残红豆③忆前欢。锦江春水寄书难。 红袖时笼金鸭④暖,
小楼吹彻玉笙寒。为谁和泪倚阑干?
    【注释】   ①宿醉:隔夜酒醉。    ②髻鬟:古代妇女的发髻。    ③红豆: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④金鸭:鸭形铜香炉。
    【评解】    诗有集前人成句而成者,此词亦然。全词六句,分别从韩偓和晏几道的《浣溪沙》、晏几道《西江月》、秦观《木兰花》、李璟《浣溪沙》和李煜《捣练于》中各取一句,集合而成。读来宛然妙合,毫无拼凑之痕。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淑真                                 蝶恋花 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①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②,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③。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④。
    【作者简介】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人。关于她生活的时代,历来有北宋、南宋两说并存。从作品内容来看,当为北宋末至南宋初人。相传她因婚姻不满,抑郁而死。她善绘画,通音律,是婉约派著名女词人。著有《断肠词》,今存词20余首。
    【注释】   ①犹自:仍然。    ②“绿满”句:在漫山遍野茂密的丛林中听见了杜鹃的叫声。    ③“莫也”句:(鸟儿)莫非也因为人间的愁苦而忧愁吗? 苦: 又作“意”。    ④潇潇雨:暴雨、疾雨。潇潇是雨声。
    【评解】    这是一首惜春词。上片抒发对春的眷恋之情。楼外的杨柳垂下千万缕柳丝,想把春天系住,可是尽管杨柳多情,春也无意“少住”。柳絮随风,春归何处?下片描绘暮春景致,抒发伤春感怀。绿满山川,杜宇声声,潇潇暮雨,春将归去,令人不胜眷恋。全词意境清幽,抒情委婉,悱恻缠绵,深沉含蓄。
                                  谒金门 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①。十二栏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②
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注释】   ①此情无限:即春愁无限。    ②输与:比不上,还不如。
    【评解】    这是一首写闺中春愁的小词。上片写仲春时节,眼前景色,触目生愁。虽“十二栏干倚遍”,也无法排遣春愁。下片写闺中人在这风和日暖的大好春光中,想起了自己所怀念的人,不禁愁绪万端,感到还不如成双成对的鸟儿,因此不愿再看见满院落花和断肠芳草。通篇哀婉细腻,愁思无限。
                                     清平乐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①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
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注释】   ①藕花:即荷花。
    【评解】    此词写天真少女与恋人相会的喜悦和离别的惆怅。上片点明留住须臾,故当时携手情景,藕花细雨历历在目。下片追写依恋情态,表现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歇拍二句,叙分别时难言的情景,只用“最是”两字,蕴含无限眷恋之情,归来后哪得不怅然若失。词中点缀夏日风光,使形象更为饱满。    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①,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枝畔,红杏梢头。
    【注释】   ①轻柔:形容风和日暖。
    【评解】   这首小词,通过春景的描写,宛转地抒发了惜春情绪。上片写风和日丽,百花飘香,而转眼清明已过,落花飞絮,云锁朱楼,令人不堪回首。下片写午梦初醒,绿窗闻莺,声声唤起春愁。结尾三句,构思新巧,含蕴无限。全词语浅意深,辞淡情浓。清新和婉,别具一格。    严 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①,似被前缘②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③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作者简介】    严蕊字幼芳,天台营妓。周密《癸辛杂识》称她“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道学家朱熹以节使行部至台,指前任太守唐与正与蕊滥,欲治罪。并收蕊入监,备极箠楚,蕊坚不屈服。系狱两月,声价愈腾。未几,朱熹改官,岳霖继任,怜其无辜。判令从良。蕊当场填此词以进。(徐釚《词苑丛谈》)
    【注释】   ①风尘:古代称妓女为堕落风尘。    ②前缘:前世的因缘。    ③东君:司春之神,借指主管妓女的地方官吏。
    【评解】    这是严蕊获得释放、出狱时献给岳霖的一首词。反映了作者堕落“风尘”的不幸遭
遇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全词和婉自然,寄喻颇深。
    孙道绚                                 南乡子 春闺
    晓日压重檐,斗帐①春寒起来忺②。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画春山③不喜添。
 闲把绣丝袴④,认得金针又倒拈。陌上游人归也未?恹恹⑤,满院杨花不卷帘。
    【作者简介】    孙道绚,号冲虚居士,黄铢之母,宋代福建建宁人。善诗词,笔力甚高。遗词六首。
    【注释】①斗帐:形状如斗的帐子。   ②忺(xiān):适意。   ③春山:指女子的眉。   ④挦(qiān):摘取。    ⑤恹恹:有病的样子。
    【评解】    这首春闺词,抒写了作者伤春念远之情。上片写闺中人的春日慵懒情态。困人天气,倦于梳洗,淡画春山。委婉地表现出苦闷心情。下片写对出游人的惦念。闺中人在百无聊赖中闲挦绣丝,聊做女红,可金针倒拈,全无心思。时已暮春,杨花满院,因游人未归,便不愿卷帘再看。通篇情思缠绵,和婉细腻。
    聂胜琼                                 鹧鸪天 别情
    玉惨花愁①出凤城②,莲花楼③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④,别个人人⑤第五程
⑥。 寻好梦,梦难成。    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作者简介】    聂胜琼(生卒年不详),长安名妓。后嫁李之问。
    【注释】    ①玉惨花愁:形容女子愁眉苦脸。   ②凤城:指北宋都城汴京。   ③莲花楼:饯饮之处。    ④阳关曲:古人送别时唱此曲。    ⑤人人:那个人,指所爱的人。    ⑥程:里程,古人称一站为一程。
    【评解】    这首词是作者在长安送别李之问时所作。上片写送别情景。出城相送,玉惨花愁,莲花楼下,柳色青青。一曲阳关,离人远去,留下了绵绵相思与怀念。下片写别后凄伤。欲寻好梦,梦又难成。泪湿枕衾,辗转达旦。雨声和泪,滴到天明。相思之情,令人心碎。    据《词林纪事》载:之问得此词,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妻善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尖取归。
    淮上女                                  减字木兰花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
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作者简介】    淮上女,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宋宁宗嘉定年间,金兵南侵时被掠去。
    【注释】   ①悠悠:遥远。
    【评解】    公元1220年左右,金兵继续南侵,赵宋将首都南迁到开封。在金兵屡次进犯及狼狈退却之际,多少人民遭受杀害掳掠,淮上女就是其中的之一。词写淮上女被掠途中,对故乡山水的依恋。那云雾缭绕的山峰和烟波浩渺的淮水,似乎都充满了愁恨。在漫长的旅途中,她不断回头望故乡,泪眼模糊地对着暮春的晚景,多少新仇旧恨一起涌上了心头。抒情哀婉真挚,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人民的苦难。
    无名氏                                     采桑子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①,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 今朝报道天晴也,
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②。
    【注释】   ①成旬:一作“经旬”,即连续下雨十来天。    ②“做春”句:是说当初还不如不要做春。
    【评解】    这首小词,从花时风雨、耽误寻花,抒发感怀。年年花期,风雨交加,陌上寻花,
皆为所误。待到放晴,花已成尘。    因此,还不如当初不要“做春”。全词轻柔含蓄,语浅意深,风格和婉,喻意清新。
    王清惠                                    满江红
    太液芙蓉①,浑不似、旧时颜色。曾只得、春风雨露②,玉楼金阙③。名播兰簪④
妃后里,晕潮⑤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⑥。千
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⑦。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问嫦娥、
于我肯从容⑧,同圆缺。
    【作者简介】    王清惠,南宋度宗昭仪(宫中女官名)。恭帝德祐二年(1276),临安沦陷后被俘
往大都,自请为女道士,号冲华。
    【注释】   ①太液芙蓉:太液池本汉代宫中池名,唐代长宏大明宫中亦有太液池。这两句是以花比人,说自己本是宫中女官,容貌美丽,现在已面貌憔悴,完瑟全失去旧时的风姿。浑不似:全不似。    ②春风雨露:比喻君恩。    ③玉楼金阙:泛指南宋宫殿。    ④兰簪:本为女子首饰,这里借喻宫中后妃。 簪,一作“馨”。    ⑤晕潮:形容脸上泛起羞红的光采。    ⑥“龙虎风云”二句:指王朝覆亡。    ⑦“对山河”二句:是说险固的山河要塞,已沦入敌手。    ⑧从容:舒缓不迫。
    【评解】  此词为作者被俘北上途中所作。抒写了国破家亡、今非昔比的哀愁与感伤。上片从眼前景物全非入手,回忆当年在宫中的情况。下片写被俘途中的感慨。据说这首驿中题壁词,当时在中原传诵,颇有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君宝妻                                     满庭芳
    汉上①繁华,江南人物②,尚遗宣政风流③。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④。一旦刀兵
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⑤愁。 清平三百载⑥,典章
人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⑦。破鉴徐郎⑧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
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⑨。
    【作者简介】    徐君宝妻,岳州(湖南岳阳)人。宋末被元将虏掠到杭州,住韩蕲王府(韩世忠旧宅)。元将几次要侮辱她,都被她设法避过。一日元将发怒地表示要用强迫手段,她便说要祭告亡夫,主人答应了。她梳妆焚香,再拜默祝,向南哭泣,题《满庭芳》词于壁上,然后投水而死(见陶宗仪《辍耕录》)。
    【注释】    ①汉上:泛指汉水至长江一带。    ②江南人物:指南宋的许多人才。    ③宣政:宣和、政和都是北宋徽宗的年号。这句是指南宋的都市和人物,还保持着宋徽宗时流风余韵。    ④烂银钩:光亮的银制帘钩,代表华美的房屋。    ⑤风卷落花:指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⑥三百载:指北宋建国至南宋灭亡。这里指整数。    ⑦南州:南方,指临安。    ⑧破鉴:即破镜。 徐郎:指作者丈夫徐君宝。    ⑨岳阳楼:湖南岳阳县西,这里是作者故乡。
    【评解】    此词的作者是个被元军掳掠、不屈而死的女子。词中先写南宋都会繁华,人才众多,国力也较为富厚;但当元军南侵、长驱直入时,竟如风卷落花,无力抵抗,使人慨恨不已。    以下说到自身的遭遇。叹息丈夫不知下落,死前无缘再见一面。自己不能生还故乡,死后魂魄还是恋念着这里。全词凄苦哀怨,抒写对家国的眷恋,对丈夫的挚爱,真切感人。
    无名氏                                     御街行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①。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
告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②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③。请教且
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④无寐。
    【注释】   ①嘹唳(l¨):指高声鸣叫。    ②濒:靠近。    ③雕砌:雕花的台阶。    ④人人:那个人,指所爱之人。
【评解】 这首小词,抒情气氛极浓。作者借与雁儿招呼,娓娓道出内心的真切情意。语浅意深,委婉动人。在碧天如水,霜风凄紧的寒夜,孤雁的哀鸣,引起了游子的无限愁思。不禁披衣起床,嘱咐南飞的雁儿,希望它能低声飞过他爱人住的河边小红楼,因为她在家中也正为相思而彻夜不眠。全词构思新巧别致,抒情真挚细腻。
    无名氏                                菩萨蛮  夫寿妻
    秋风扫尽闲花草,黄花不逐①秋光老。试与插钗头,钗头占断秋。 簪花人有意,
共祝年年醉。不用泛瑶觞②,花先着酒香。
    【注释】   ①不逐:犹言不随。    ②瑶觞:泛指美酒。
    【评解】    秋日黄花,分外馨香。采菊为妇簪头,恩情缠绵如见。菊花相传为益寿之卉,古人尝谓菊酒可以延年,闺中弄花情深,不饮亦醉,不着香艳语而尽得风流。上片“占断秋”三字极为新巧。
    吴淑姬                                     长相思
    烟霏霏①,雨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②催。
    【作者简介】    宋代吴淑姬,嫁士人杨子治。有《阳春白雪词》五卷。黄花庵云:   “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词五卷,佳处不减李易安。”
    【注释】  ①霏霏:纷飞貌。    ②管:乐器。
    【评解】    这首迎春小词,以景衬情,寄喻颇深。春日且至,而窗外烟雨霏霏,雪堆梅枝。不禁想到“春从何处回”!惟愿东风送暖,“塞管”催春,早回大地。全词写景细腻,抒情委婉含蓄。
    无名氏                                     一剪梅
    漠漠春①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山,人家蚕事欲眠三②。桑满筐篮,柘③满
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④燕呢喃,梁燕⑤呢喃。篝灯⑥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释】   ①漠漠:寂静无声。    ②眠三:即三眠。    ③柘:亦名“黄桑”,叶可饲蚕,故多桑柘并用。    ④樯:船上桅杆。 樯燕:旅燕。    ⑤梁燕:房中梁上之燕。    ⑥篝灯:把灯烛放在笼中。
    【评解】    此词写春日对江南的怀念。暮春时节,风雨交加;春蚕将老,桑柘满篮。这是作者思念中的江南春景。燕子呢喃,增人离愁,撩人相思。点灯细看书信,是从江南寄来。作者的心也飞向了江南。全词多用复叠句式,具有回环往复的特色。    语虽重复,含意却并不相同。
    吴文英                                     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①。楼前绿暗分携②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③
春寒中酒④,交加⑤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⑥
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作者简介】    南宋词人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浙江宁波市)人。一生未曾做官,曾在江苏、浙江一带当幕僚。他的词上承温庭筠,近师周邦彦,在辛弃疾、姜夔词之外,自成一格。他的词注重音律,长于炼字。雕琢工丽。张炎《词源》说他的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而尹焕《花庵词选引》则认为“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吴词多写个人的身世之感,较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在艺术技巧方面有独到之处。词作有《梦窗词甲乙丙丁稿》四卷。
    【注释】   ①草:起草。 瘗(y¨):埋葬。庾信有《瘗花铭》。 铭:文体的一种。    ②分携:分手。 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③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④中酒:醉酒。    ⑤交加:形容杂乱。    ⑥双鸳:指女子的绣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幽阶苔生:苔生石阶,遮住了上面的足印。
    【评解】    此词表现暮春怀人之情。上片写伤春怀人的愁思。清明节又在风雨中度过,当年分手时的情景,仍时时出现在眼前。    如今绿柳荫浓而伊人安在?回首往事,触目伤怀。词中以柳丝喻柔情。春寒醉酒,
莺啼惊梦,已觉愁思难言。下片写伤春怀人的痴想。故地重游,旧梦时温,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更见痴绝。末句“一夜苔生”极言“惆怅”之深,又自含蓄不尽。这首词质朴淡雅,不事雕琢,不用典故。    不论写景写情,写现实写回忆,都委婉细腻,情真意切,一反其堆砌辞藻,过分追求典雅的缺点,却又于温柔之中时见丽句,颇具特色。
    【集评】    《词综偶评》谭献云:此是梦窗极经意词,有五季遗响。“黄蜂”二句,是痴语,是深语。结处见温厚。    《海绡说词》陈洵云:思去妾也,此意集中屡见。《渡江云》题曰:    “西湖清明”,是邂逅之始;此则别后第一个清明也。“楼前绿暗分携路”,此时觉翁当仍寓居西湖。风雨新晴,非一日间事,除了风雨,即是新晴,盖云我只如此度日扫林亭,犹望其还赏,则无聊消遣,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双鸳不到”,犹望其到;“一夜苔生”,踪迹全无,则惟日日惆怅而已。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情深而语极纯雅,词中高境也。    《词综偶评》许昂霄云:结句亦从古诗“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化出。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丝柳”七字写情而兼录别,极深婉之思。起笔不遽言送别,而伤春惜花,以闲雅之笔引起愁思,是词手高处。“黄蜂”二句于无情处见多情,幽想妙辞,与“霜饱花腴”、“秋与云平”皆稿中有数名句。结处“幽阶”六字,在神光离合之间,非特情致绵邈,且余音袅袅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西园怀人之作。上片追忆昔年清明时之别情,下片入今情,怅望不已。起言清明日风雨落花之可哀,次言分携时之情浓,“一丝柳,一寸柔情”,则千丝柳亦千丈柔情矣。“料峭”两句,凝炼而曲折,因别情可哀,故藉酒消之,但中酒之梦,又为啼莺惊醒,其怅恨之情,亦云甚矣。“料峭”二字叠韵,“交加”二字双声,故声响倍佳。换头,入今情,言人去园空,我则依旧游赏,而人则不知何往矣。“黄蜂”两句,触物怀人。因园中秋千,而思纤手;    因黄蜂频扑,而思香凝,情深语痴。“惆怅”两句,用古诗意,望人不到,但有苔生,意亦深厚。
                             点绛唇  试灯夜①初晴
    卷尽愁云,素娥②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③重来,仿佛灯前
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注释】   ①试灯夜:农历正月十四夜。    ②素娥:月。    ③辇路:帝王车驾经行之路。
    【评解】    此词抒写灯夜感旧之情。上片着意写试灯之夜的景色。愁云卷尽,月明如洗。以拟人手法,描摹精巧传神。下片写辇路笙歌,回首旧游,恍如梦境,无限感伤。全词意境清新,端丽温厚,颇具特色。
    【集评】    《谭评词辨》谭献云:起稍平,换头见拗怒,“情如水”三句,足当咳唾珠玉四字。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亦纪灯市之游。雨后月出,以素娥梳洗状之,语殊妍妙。下阕回首前游,辇路笙歌,犹闻梦里,今昔繁花之境,皆在梨云漠漠中,词境在空际描写。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赏灯之感。起言云散月明,次言天街无尘,皆雨后景色,换头,陡入旧情,想到当年灯市之景。“情如”三句,抚今思昔,无限感伤,而琢句之俊丽,似齐梁乐府。
                                     浣溪沙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①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
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注释】   ①玉纤:指女子之手。
    【评解】    此为感梦之作。上片写所梦旧游之地、燕归之态,似真似幻,传神于眼;下片抒怀人之情、相思之愁,如泣如诉,缠绵往复。末句尤贵含情言外,渊涵不尽。全词雅丽清新,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浣溪沙》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如吴梦窗之“东风临夜冷于秋”,贺方回之“行云可是渡江难”,皆耐人玩味。    陈洵《海绡说词》:梦字点出所见,惟夕阳归燕,玉纤香动,则可闻而不可见矣。是真是幻,传神阿堵,门隔花深故也。“春堕泪”为怀人,“月含羞”因隔面,义兼比
兴。东风回睇夕阳,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即一梦亦有变迁矣。“秋”字不是虚拟,有事实在,即起句之旧游也。秋去春来,又换一番世界,一“冷”字可思。此篇全从张子澄“别梦依依到谢家”一诗化出,须看其游思飘渺、缠绵往复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句法将纵还收,似沾非着,以蕴酿之思,运妍秀之笔,可平睨方回,揽裾小晏矣。结句尤凄韵悠然。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梦之作。起句,梦旧游之处。“夕阳”两句,梦人归搴帘之态。换头,抒怀人之情,因落絮以兴起人之堕泪,因行云以比人之含羞。“东风”句,言夜境之凄凉,与贺方回《浣溪沙》结句“东风寒似夜来些”相同。
                                     望江南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①
醉,长日小帘栊②。宿燕夜归银烛外,流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注释】   ①恹恹:形容精神恍惚困倦。    ②帘栊:挂有珠帘的窗户。
    【评解】    暮春三月,春光将尽,所见者惟秋千空挂,倦马嘶风,画舟空泊,人情困慵,宿燕夜归,莺啭绿阴。词以叹息残红难觅作结,回护上片“花落更情浓”句,惜春之情倍浓。
                                  唐多令 惜别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①。纵芭蕉、不雨也飕飕②。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
怕登楼。 年事③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④、客尚淹留。垂柳不萦⑤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释】    ①心上秋:合起来成一“愁”字。两句点明“愁”字来自惜别伤离。    ②飕飕:风雨声。这句是说即使不下雨,芭蕉仍然发出飕飕的秋声。    ③年事:往事。这两句是说往事如梦,似花落水流。    ④燕辞归: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雁南翔”。 客:作者自称。    淹留:停留。    ⑤萦:旋绕。 裙带:指别去的女子。
    【评解】    本词就眼前之景,抒离别之情。上片写离愁。诗人满怀愁绪,怕在月明之夜,登楼眺望。下片抒发别情。燕已归来,人却淹留他方。全词构思新颖别致,写得细腻入微。语言通俗浅近,颇似民歌小调。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所以感伤之本,岂在蕉雨?妙妙。    王士禛《花草蒙拾》:“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滑稽之隽,与龙辅《闺怨》诗:“得郎一人来,便可成仙去”,同是“子夜”变体。    张炎《词源》:此词疏快,不质实。    陈洵《海绡说词》:玉田不知梦窗,乃欲拈出此阕牵彼就我,无识者,群聚而和之,遂使四明绝调,沉没几六百年,可叹!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首二句以“心上秋”合成“愁”字,犹古乐府之“山上复有山”,合成征人之“出”字。金章宗之“二人土上坐”,皆藉字以传情,妙语也。“垂柳”二句与《好事近》“藕丝缆船”同意。    “明月”及“燕归”二句,虽诗词中恒径,而句则颇耐吟讽。张叔夏以“疏快”两字评之,殊当。
                                     夜游宫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淡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①多少?说与萧娘②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注释】    ①霜丝:指白发。    ②萧娘:唐人泛称女子为萧娘。
    【评解】  这首怀人词,上片借梦境,忆往事。别梦依稀。人去雁杳,云淡星疏,楚山天晚。“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往事回首,感慨无限。下片从眼前景物,抒发今昔之感,表现怀人之情。寒蛩凄切,细织霜丝。“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既表相思之情,又发今昔之叹。全词柔情似水,往事如梦,委婉细腻,曲折含蓄。
【集评】    陈洵《海绡说词》:楚山梦境,长安京师,是运典;扬州则旧游之地,是赋事;此时觉翁身在临安也。词则沉朴浑厚,直是清真后身。   
祝英台近 除夜立春①剪红情,裁绿意②,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③,玉纤曾擘黄柑④,柔香系幽素⑤。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注释】    ①除夜:除夕。 立春:周密《武林旧事》说:“立春前一日,临安府进大春牛,用五色丝彩杖鞭牛,掌管予造小春牛数十,饰彩幡雪柳……是月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    ②红情、绿意:剪彩为红花绿叶,即春幡,可以戴在头上。    ③尊俎:砧板。    ④玉纤:如玉般的纤手。 擘:剖开。    ⑤幽素:幽情素心。
    【评解】    这首词扣紧“除夜立春”,咏怀节日,更抒发怀人之情。    上片写家人除夕守岁以及迎接新春之乐。剪红裁绿,西窗添烛,笑声莺语,迎接新年。下片写立春所用之春盘黄柑,曾是伊人置办,如今春已归来,而伊人不见,相思成梦,眼前惟有落梅成阵。全词构思精巧,委婉含蓄,为古今读者所称赏。
【集评】    彭孙遹《金粟词话》:余独爱梦窗《除夕立春》一阕,兼有天人之巧。    许昂霄《词综偶评》:换头数语,指春盘彩缕也。“归梦”二句从“春归在客先”想出。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上”字婉细。    陈洵《海绡说词》:前阕极写人家守岁之乐,全为换头三句追摄远神,与“新腔一唱双金斗”一首同一机杼,彼之“何时”,此之“旧”字,皆一篇精神所注。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 昇                                重叠金 壬寅立秋
    西风半夜惊罗扇。蛩①声入梦传幽怨。碧藕试初凉,露痕啼粉香。 清水凝簟竹。
不许双鸳宿。又是五更钟,鸦啼金井②桐。
    【作者简介】    南宋词人黄昇,字叔旸,号玉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他淡于功名,不愿仕进。擅写诗词。是一位潇洒的名士。有《散花庵词》一卷,有宋六十家词本。他曾编《花庵词选》。凡二十卷。上部曰《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十卷。所录皆北宋以前人词。下部曰《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亦为十卷,纯为南宋作家,与周密《绝妙好词》同为研究南宋词必读之书。
    【注释】   ①蛩:蟋蟀。    ②金井:妆饰讲究的井台。
    【评解】    西风蛩声,入梦幽怨,秋已悄然而至。碧藕试凉,清冰凝簟,气候已截然不同于夏夜。何况五更钟响,井桐鸦啼,在在皆是秋声。季节移人之感,为此词造出一种特有的气氛。
                                  清平乐 宫词
    珠帘寂寂,愁背银釭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①第一。 当时掌上承恩②,
而今冷落长门③。又是羊车④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注释】   ①三十六宫:言宫殿之多。    ②掌上承恩:传说汉元帝皇后赵飞燕能在掌上舞蹈。极言其体态轻盈。    ③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于武帝,别居长门宫。其后泛指后妃失宠之意。    ④羊车:古代皇宫内所乘小车。
    【评解】    这首宫词描述一位宫女的境遇。上片从眼前“珠帘寂寂”的凄凉境况,回忆当年“初选入”时,三十六宫第一”的情景。下片抚今追昔。当时承恩,而今冷落。眼前“羊车”又过,令人不胜感慨。“月明花落黄昏”,语意双关,益增惆怅。    全词轻柔哀怨,委婉含蓄。写尽封建帝王时代,宫女的不幸与悲哀。
鹊桥仙 春情
    青林雨歇,珠帘风细,人在绿阴庭院。夜来能有几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 宝
钗无据,玉琴难托,合造一襟幽怨。云窗雾阁事茫茫,试与问、杏梁双燕。
    【评解】    本词紧扣“春”字以抒情怀。上片借景抒情。春雨暂歇,珠帘风细,几许夜寒,而人与梨花同瘦矣。下片着意抒情。    “宝钗无据,玉琴难托”,一襟幽怨,微露相思。结句“试与问、杏梁双燕”。情
思缠绵,余味无穷。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梨花”句不着边际,而自有人同花瘦之意。下阕谓据本难言,心尤难托,况借钗琴寓意,则据托弥难。    故结句言虽窗阁分明在眼,而等于云雾茫茫,如此幽怨襟怀,双燕梁间,或可知其仿佛。以幽渺之词寓缠绵之意,乃善赋闲情者。
                                  酹江月 夜凉
    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①烦暑。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冰雪襟怀,
琉璃世界,夜景清如许。划然长啸,起来秋满庭户。 应笑楚客②才高,兰成愁悴,遗
恨传千古。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阑干,微云河汉,耿耿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注释】   ①庚:与“更”通。 三庚:夜半。    ②楚客:屈原。
    【评解】    此词写秋夜感怀。上片写清秋夜景。良夜西风,洗尽烦暑,一枕新凉,秋满庭户。下片借景抒情。楚客才高,遗恨千古,作赋吟诗,不直秋露。耿耿秋夜,谁会此情。“梧桐叶上疏雨”。秋风送愁,秋雨潇潇,而谁为知音!语意含蓄,极富情味。全词清新雅洁,寄寓殊深。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阕“梦入藕花”句有清新之思,“冰雪”二句见其雅怀,“长啸”句见其逸气。下阕言哀郢怀湘,非特遗恨难偿,即词赋才名,亦不直一杯秋露,寄慨殊颣。结句言会此微旨者,世鲜知音。知者惟梧桐疏雨,其超旷如是,宜楼秋房以“泉石清士”目之。
    何梦桂                                     摸鱼儿
    记年时、人人何处,长亭曾共杯酒。酒阑归去行人远,折不尽长亭柳。渐白首。待
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青条似旧,问江北江南,离愁如我,还更有人否。 留不住,
强把蔬盘瀹韭①。行舟又报潮候②。风急岸花飞尽也,一曲啼红满袖。春波皱。青草外、
人间此恨年年有。留连握手。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作者简介】    何梦桂字岩叟,淳安(今浙江淳安)人,南宋度宗咸淳元年省试第一,廷试一甲三
名。任监察御史。有《潜斋词》一卷,见《四印斋所刻词》。
    【注释】   ①瀹:浸渍,煮。 韭:多年生植物,可供蔬食。    ②潮候:潮信。
    【评解】    此词抒写忆别与怀人之情。上片着意写离亭送别。把酒送君,长亭折柳,离愁如我,更有何人!下片写留君不住,舟行渐远。人世相逢,能有几度!令人不胜感慨。通篇情辞凄婉,余韵悠长。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离亭送友,前后一气挥写,笔健而辞婉,音凄而意
达,情文相生,结处更有余慨。梦桂著有《潜斋词》一卷。淳安朝曾登上第。
    王月山                                  台城路 初秋
    夜来疏雨鸣金井,一叶舞风红浅。莲渚①生香,兰皋②浮爽,凉思顿欺班扇。秋光
冉冉③。任老却芦花,西风不管。清兴难磨,几回有句到诗卷。 长安故人别后,料征
鸿声里,画阑凭遍。横竹④吹商,疏砧⑤点月,好梦又随云远。闲情似线,共系损柔肠,
不堪裁剪。听着寒蛩,一声声是怨。
    【作者简介】    王月山,南宋人。身世不详。《全宋词》存其词一首。
    【注释】   ①渚:水中小洲,水边。 莲渚:水边莲花。   ②兰皋:有兰草之岸。    ③冉冉:行貌,渐进之意。    ④横竹:管乐器笛。 商:五音之一。    ⑤砧:捣衣石。
    【评解】    本词紧扣“初秋”题意,借景抒怀。上片着重写初秋景色。金井夜雨,一叶舞风。秋光冉冉,老却芦花。下片抒怀人之情。故人别后,凭遍画栏,横竹吹商,好梦随云,疏砧点月,愁听寒蛩。通篇凄凉哀怨,和婉工丽,优美含蓄,抒情细腻。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起笔用“红浅”及“顿欺”字,即切定“初秋”。乃秋声甫动,已预愁秋老,感流光之过隙,洵秋士之善怀。以下纯是怀人,情深一往,蛩语砧声,仍不脱秋意。
    黄孝迈                                   湘春夜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
不解伤春。念楚乡①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尊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
翠玉楼②前,惟是有、一陂湘水③,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④?者次
第⑤、算人间没个并刀⑥,剪断心上愁痕。
    【作者简介】    黄孝迈字德夫,号雪舟,南宋词人。有《雪舟长短句》一卷。刘克庄暮年曾为作序,
对他的词作极为赞赏。认为“叔原、方回不能加其绵密”。
    【注释】   ①楚乡:指长江以南一带。    ②翠玉楼:指装饰着绿色玉石的高楼。    ③湘水:在湖南境内。    ④桃根:桃叶,晋王献之妾,其妹名桃根。这里借指所恋之人。    ⑤者次第:这许多情况。    ⑥并刀:并州产快剪刀。杜甫诗:“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评解】    此词有所寄托。作者以拟人化手法,抒写忧心国事而无人了解的心情。上片言翠鸟苦于清歌无人领会,柳花又不解自己的伤春之意,还有谁体贴自己的柔情。下片借景抒怀。青山不语,残月当门,不知何时,重见桃根,那得并刀剪断愁痕。这里明写离愁,暗抒因国事日非而悲恨落泪的情怀。全词写得清丽绵密,委婉含蓄。
    【集评】    万树《词律》:此调他无作者,想雪舟自度,风度婉秀,真佳词也。    或谓首句明字起韵,非也,如此佳词,岂有借韵之理!    查礼《铜鼓书堂遗稿》: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宛形容之,如黄雪舟自度《湘春夜月》云云。雪舟才思俊逸,天分高超,握笔神来,当有悟入处,非积学所到也。刘后村跋雪舟乐章,谓其清丽,叔原、方回,不能加其绵密,骎骎秦郎“和天也瘦”之作。后村可为雪舟之知音。    《艺蘅馆词选》麦孟毕云:时事日非,无可与语,感喟遥深。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抒羁旅之感,上下片作法皆是即景生情。上片由闻入情,下片由见入情,文笔宛妙。时近清明,闻翠禽已消魂,而黄昏清歌更不堪闻。“欲共”两句,自为呼应,韵致最胜。    “念楚乡”三句,揭出旅况。换头宕开,实写眼前所见之青山残照。湘水湘云,境既空阔,情亦凄悲。“天长”两句,叹相见无期。“谁与温存”与“甚时重见”两问,有浅深之别。末句,总申愁情,与白石之“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结句相同。
    刘辰翁                                 宝鼎现 春月①
    红妆春骑②,踏月影竿旗穿市③。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④。萧声断、
约彩鸾⑤归去,未怕金吾⑥呵醉。甚辇路、喧阗⑦且止,听得念奴⑧歌起。 父老犹记
宣和⑨事,抱铜仙CD、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CE多丽。滉漾明光连邸第CF,帘影冻、
散红光成绮CG。月浸葡萄CH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肠断竹马儿童CI,空见说、三千乐指CJ。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又说向
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CK。便当日亲见霓裳CL,天上人间梦里。
    【作者简介】    刘辰翁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考进士时,因廷试对策忤权臣贾似道,被列入丙等。任濂溪书院山长(主持人)。宋亡,隐居不仕。有《须溪集》。他生当宋亡之时,痛悼山河破碎,百姓流离,词多悲咽凄苦,不胜怨愤;也流露出词人深挚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是遗民词中之优秀作品。
    【注释】   ①春月:元宵节。    ②春骑:指游春的车马。    ③竿旗:竿上所挂的旗。 穿市:穿过市中街道。    ④习习:本指微风,习习香尘是指尘土飞扬。莲步:女子的行步足迹。    ⑤彩鸾:这里指游春女子。    ⑥金吾:官名,掌管京城的守卫防务。    ⑦甚:为什么。 辇路:皇帝车马经过的道路。 喧阗:人声喧闹。    ⑧念奴:唐玄宗天宝年间名妓,善歌。这里借指歌女。    ⑨宣和:宋徽宗年号。    CD铜仙:即金铜仙人。这里借指亡国恨。    CE沙河:即沙河塘,在钱塘南五里。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    “沙河,宋时居民甚盛,碧瓦红檐,歌管不绝。” 多丽:形容沙河的繁华。    CF滉漾:即汪洋,形容水势很大。 滉漾光明:指明亮的灯光反映在水面上闪烁不停。邸第:富贵之家的住宅。    CG“帘影”两句:是说帘影投在水上,波平则凝止不动,波动时随着闪闪发光的水面形成各种涟漪。    CH葡萄:形容水的颜色深碧如葡萄。    CI竹马儿童:指出生于宋亡后的儿童。 竹马:以竹杖当马。    CJ三千乐指:三百人的乐队。指,用来计算人数(每人有十指)。    CK拥髻:表示愁苦。《飞燕外传•伶玄自叙》:“通德(伶玄妾)占袖顾视烛影,
以手拥髻,凄然泪下,不胜其悲。” 鲛珠:泪下如珍珠。    CL霓裳:即唐代名曲《霓裳羽衣曲》。借以指宋代的歌舞。
    【评解】    此词作于元大德元年(1297),距宋亡已20年,表达了作者悲恸祖国恢复无望的凄苦情怀。全词共分三叠。上片述当日元夕之盛。红妆春骑,千旗穿市,踏月花影,游人众多。    而琼楼入云,歌舞连宵,写尽当日盛况。中片写父老记忆中之宣和旧事。朱邸豪华,沙河多丽,散红成绮,灯月交辉。下片写眼前之冷落悲凉。回忆旧游,往事如烟。灯前忆想,黯然神伤。通篇凄凉哀婉,真挚感人。
    【集评】    张孟浩《历代诗余引》:刘辰翁作《宝鼎现》词,时为大德元年,自题曰丁酉元夕,亦义熙旧人,只书甲子之意,其词有云:“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又云:“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又云:“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反反覆覆,字字悲咽,真孤竹、彭泽之流。    杨慎《词品》:词意凄婉,与《麦秀》歌何殊?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通篇炼金错采,绚丽极矣;而一二今昔之感处,尤觉韵味深长。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刘在宋末隐遁不仕,此为感旧之作。    上段先述元夕之盛,中段从父老眼中曾见宣和往事,朱邸豪华,铜街士女,只赢得铜仙对泣,已极伤怀。下阕言大好春色而畏逢春色,有怀莫诉,归向绿窗人灯前掩泪,尤为凄黯。余早岁曾见东华灯市火树银花之盛,五十年来桑海迁流,亦若刘须溪之“梦里霓裳”矣。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铺写当年月夜游赏之乐,而一二字句钩勒今情,即觉兴衰迥异,凄动心目。第一片,极写当年游人之众、楼台之丽与歌舞之盛。第二片,更记当年灯月交辉之美。第三片,回忆旧游,恍如一梦,灯前想象,不频泪堕。
                                     永遇乐
    余自己亥上元①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
    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②,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③不及,
而悲苦过之。
    璧月④初晴,黛云⑤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⑥,湖堤倦暖⑦,前度遽如许⑧。
香尘暗陌⑨,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CD,满城似愁风雨。宣和CE
旧日,临安南渡,芳景CF犹自如故。缃帙CG流离,风鬟三五CH,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
CI,鄜州今夜CJ,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CK。
    【注释】    ①己亥:即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宋亡前一年。 上元:即元宵节。    ②依其声:按照李清照原词的声律填词。    ③辞情:指文辞情采。    ④璧月:圆月。璧:圆形的玉。    ⑤黛云:青绿色的云。    ⑥禁苑:皇家园林。娇寒:轻寒。    ⑦倦暖:暖和得使人思睡。    ⑧前度:暗用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前度刘郎今又来”诗意。 遽:忽然。    ⑨香尘暗陌:尘雾遮暗了街道,指车马众多。    CD断烟:炊烟断,是指京城里居民很少。 禁夜:禁止夜行。    CE宣和:宋徽宗年号。    CF芳景:风景。    CG缃帙(zh¨):浅黄色书套。这里指书籍。    CH风鬟三五:李清照《永遇乐》词中:“风鬟雾鬓。” 三五: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CI江南无路:指写本词时宋亡已久,江南一带都陷入敌手。    CJ鄜州: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作者此时亦离家在外,故借杜甫思念鄜州的妻子来说明自己的心情。    CK釭:灯。 社鼓:节日祭神的鼓声。
    【评解】    本词作者在宋亡前一年,曾因诵李清照怀念京洛旧事的《永遇乐》词,而为之涕下。三年之后,每听到李清照的这首词,便触动自己的亡国之痛。本词从回忆临安盛时来反衬目前国亡家破的心情。上片回忆临安盛时,香暗尘陌、华灯明昼的情景,面对眼前“断烟禁夜”的境况,不胜今昔之感。下片从李清照《永遇乐》词对宣和旧事的怀念,写到南宋亡后的无限感慨。全词感情真挚,凄伤哀怨。
                               兰陵王 丙子①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②。依依甚意绪。漫
忆海门飞絮③。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④。 春去。谁最苦。但箭雁⑤沉
边,梁燕无主⑥。杜鹃声里长门⑦暮。想玉树凋土⑧,泪盘如露⑨。咸阳送客CD屡回顾。
斜日未能度。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CE,庾信愁赋CF。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
国CG,花记前度CH。人生流落,顾孺子CI共夜语。
    【注释】   ①丙子:即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    ②风沙:比喻敌人。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这里借指江南水乡。    ③海门飞絮:指南下的幼帝。海门:海边。    ④斗转:北斗转则春回。 试灯:正月十五灯节前预赏灯节。    ⑤箭雁:被箭射中受伤的雁。这句指被俘虏的南宋君臣。    ⑥梁燕:梁上寻觅旧巢的燕子。这句指留在临安等地散落无主的士大夫。    ⑦长门:汉武帝时,陈皇后贬居的冷宫。这里借指宋亡后临安的宫殿。    ⑧玉树凋土:《晋书•庾亮传》:“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    ‘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这里是指那些为国牺牲的人。    ⑨泪盘如露:指汉武帝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上有铜人手托盛露铜盘。魏明帝命人把铜人从长安搬到洛阳,在拆卸时据说铜人眼中流下泪来。这里以铜人泪滴露盘表示亡
国之痛。    CD咸阳送客: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
老。”这里借以说明被俘人员的故国之思。    CE江令:江淹。他曾被黜任建安吴兴令。见《梁书•江淹传》。他著有《别赋》。    CF庾信:梁朝庾信出使北周,被留在北方不回,著有《愁赋》。这两句是说南宋士
大夫被俘北上,满怀离愁别恨。    CG神游故国:被俘北上的人不可能南归,对故国的繁华只能神游而已。    CH花记前度:唐刘禹锡于宪宗元和年间从贬所被召回长安,因游玄都观赏桃花作诗,被执政者认为意有怨刺而又把他远贬。刘于14年后又回长安重游旧地,作《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句是指离散各地的人,回到沦陷之后的临安,见昔日如花美景已荡然无存,不禁目击心伤。    CI孺子:指作者的儿子。以上三句是说因故国沦亡而流落山中,只能和儿子夜语,共诉胸中哀痛之情。
    【评解】   宋恭帝德祐二年三月,临安被元军攻破,恭帝及太后等被俘往北方。本词作于暮春,以送春为题,暗抒亡国之恨。全词共三叠,均从“春去”开头。上片写人间无路,春将何归,风沙南浦,海门飞絮。故国陷落,幼帝飘海,前途难料。中片写春去之后,谁最凄苦,暗指南宋君臣被俘,去国离乡,无限伤凄。下片问春去后,能否再来,暗示恭帝被虏,不得南归,南宋恢复无望。作者神游故都,空忆繁华,不胜天涯流落之感。
    【集评】    卓人月《词统》:“送春去”二句悲绝,“春去谁最苦”四句凄清,何减夜猿;第三叠悠扬悱恻,即以为《小雅》、《楚骚》可也。    张宗橚《词林纪事》:按樊榭论词作句,“‘送春’苦调刘须溪”信然。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题是送春,词是悲宋,曲折说来,有多少眼泪。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虽以“送春”标题,每段首句皆以春去作起笔,而其下则鸦过荒城,风沙迷目,不仅灯火阑珊之感。次段“杜鹃”句以下,长门日暮,悲玉树之凋残;后段“苏堤”句以下,故国神游,忆花枝于前度,其思乡恋阙,抚事怀人,
百愁并集,不独“送春”也。清真倚此调,其次段、后段,皆在中权笔有顿挫。此作亦在中枢以“杜鹃”、“苏堤”句作换转之笔,乃句意并到之作。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题作送春,实寓亡国之痛。三片皆重笔发端振起,以下曲折述怀,哀感弥深。“秋千外”三句,承“无路”,写出一片凄迷景色。“依依”句,顿宕。“漫忆”数句,大笔驰骤,叹当年之繁华已无觅处。第二片,历数春之燕与杜鹃,以衬人之伤春。第三片,叹故国好春,空余神游。末言人生流落之可哀。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 密                                  花犯 水仙花
    楚江湄①,湘娥②再见,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
    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漫记得、汉宫仙掌③,亭
亭明月底。 冰丝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春思远,谁叹赏国香④风味?
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静,沉烟熏翠被。
    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作者简介】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弁阳啸翁、萧斋、四水潜夫,济南(今属山东)人。曾担任过义乌县令。宋亡后,不肯出来做官,寓居杭州。诗、词、书、画均有较深造诣,生平著述甚多,有《蜡屐集》、《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弁阳客谈》、《武林旧事》、《澄怀录》《云烟过眼录》等书。他的词,风格和吴文英(梦窗)相近,在文学史上并称“二窗”。他编选的《绝妙好词》,选录南宋词385首对后人有较大的影响。
    【注释】   ①湄:岸边。    ②湘娥:湘妃,喻水仙花。    ③汉宫仙掌:汉武帝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见《汉书•郊祀志》。    ④国香:兰为国香,此谓水仙为国香。
    【评解】    这首咏花词,咏物抒怀。上片写花之丰神姿容。犹如湘娥再见,无言洒泪,春意淡然。空倚东风,芳思谁奇!下片抒写诗人惜花心情。天香国色,花无人赏,实令骚人深恨。惟有自己与花相共,结为岁寒伴侣。全词亦花亦人,委婉含蓄。    情意缠绵,饶有韵致。
    【集评】    周济《宋四家词选》:草窗长于赋物,然惟此及琼花二阕,一意盘旋,毫无渣滓。他人纵极工巧,不免就题寻典,就典趁韵,就韵成句,堕落苦海矣。特拈出之,以为南宋诸公针砭。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花,下片写人惜花,轻灵宛转,韵致胜绝。起写花之姿容,继写花之内情,后写花之丰神。换头以下,惜花无人赋,花无人赏。“相将共”以下,拍到己身。上是花伴人,下是人赏花,将人与花写得缱绻缠绵,令人玩味不尽。
                                     玉京秋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烟水阔,高林
弄残照,晚蜩①凄切。碧砧度韵,银床②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③。叹
轻别,一襟幽事,砌虫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④。翠扇恩疏⑤,红
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寄西楼淡月。
    【注释】   ①蜩(ti¨o):蝉。    ②银床:井阑如银,因称银床。    ③秋雪:指芦花。    ④琼壶暗缺:晋王敦酒后,咏魏武乐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见《世说新语》)。    ⑤翠扇恩疏:班婕好《怨诗行》有“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评解】    此词抒写清秋感怀。上片通过写景,微抒别恨。高林残照,晚蜩凄切。一襟幽怨,砌虫诉说。下片抒情,将别恨层层深入。客思怯吟,怨歌悠长,翠扇恩疏,红衣香褪。时光如流,前事消歇,令人不胜怅恨。全词凄婉含蓄,曲折有致。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此词精金百炼,既雄秀,又婉雅,几欲空绝古今,“暗”字,其恨在骨。    谭献《谭评词辨》:南渡词境湘处,往往出于清真。“玉骨”二句,髀肉之叹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秋而赋。起点晚景,次写夜景。    “叹轻别”三句,入别恨。下片,承别恨层层深入。“客思”两句,恨客居之无俚。“翠扇”两句,恨前事之消歇。“玉骨”两句,恨时光之迅速。末揭出凄寂之感。
                               四字令 拟《花间》
    眉消睡黄,春凝泪妆。玉屏①水煖微香。听蜂儿打窗。筝②尘半床,绡痕半方。愁
心欲诉垂杨,奈飞红③正忙。
    【注释】    ①玉屏:玉饰屏风。    ②筝:古乐器。    ③飞红:这里指落花。
    【评解】    此词“拟《花间》”,极为神似。上片写愁人心绪。玉屏香暖,蜂儿打窗,眼前春色,乱人心绪。下片着意写愁。垂杨落花,飘零风雨,愁绪满怀,为谁低诉!全词缠绵哀怨,含情无限。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蜂儿打窗与春色恼人、莺啼惊梦,皆在幽静境中扰乱愁人心绪。下阕写愁,用两半字,便觉含情无限。    “垂杨”二句飘零风雨,自顾不遑,何暇听人之低鬟诉怨耶!此词神似《花间》。
    张 炎                                  解连环 孤雁
    楚①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怳然②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③,正沙净草枯,水平
天远。写不成书④,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⑤误了,残毡拥雪⑥,故人心眼。
     谁怜旅程荏苒⑦。漫长门夜悄,怳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
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⑧。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作者简介】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居陕西凤翔,寓居临安。宋亡后,张炎飘泊流荡,曾经到大都(今北京市)谋求官职,失意而归。    有《山中白云词》留传后世,存词三百余首,其中有些寄寓着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身世的感慨。他还著有论词的专著《词源》,对后界词人有一定影响。
    【注释】    ①楚:泛指南方。    ②怳(huǎng)然:惆怅失意的样子。    ③欲下寒塘:受惊离群成为孤雁,欲飞下寒塘又顾影而自伤孤单。    唐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疾,寒塘欲下迟。”    ④写不成书:雁群在飞行时,常排列成行,队行如字。孤雁在天上只有一点,排不成字,而只能带回来一点相思之意。    ⑤因循:拖延。    ⑥残毡拥雪:指汉苏武被匈奴所拘的故事。    ⑦荏苒:展转。指时光流逝。    ⑧怕蓦(m¨)地:倘忽然。 玉关:玉门关。
    【评解】    这首词,通过描写离群孤雁,抒发羁旅之愁,飘泊之怨。    字里行间,蕴含着国破家亡的哀思。上片写孤雁离群失侣的孤凄之感与相思之情。下片将人与雁的羁旅哀怨之情,一并写出。词中无一字直说题面,却又处处与题意相绾合。喻意贴切,曲折有致。张炎词,原以咏物称著词坛,更因此词而获“张孤雁”之雅称。全词文笔婉曲,工致入化,情思绵邈,深挚感人。
    【集评】    许昂霄《词综偶评》:“暮雨相呼疾,寒塘欲下迟。”唐崔涂《孤雁》诗也。    谭献《谭评词辨》:起是侧入而气伤于僄。“写不成书”二句,若檇李之有指痕;“想伴侣”二句,清空如话;“暮雨”二句,若浪花之圆蹴,颇近自然。    继昌《左庵词话》:“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沈昆词:“奈一绳雁影,斜
飞点点,又成心字。”周星誉词:“无赖是秋鸿,但写人人,不写人何处。”三词咏雁字名目巧思,皆不落恒蹊。    孔行素《至正直记》:钱塘张叔夏……尝赋《孤雁》词,有“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皆称之曰“张孤雁”。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孤雁》与《春水》词皆玉田少年擅名之作,晚年无此精湛矣。孔行素称玉田以此词得名,人以“张孤雁”称之。“写不成书”二句写“孤”字入妙,即怀人之作,亦极缠绵幽渺之思,况咏孤雁,入雁双关,允推绝唱。下阕“伴侣”以下数语替孤雁着想,沙岸芦花,念其故侣,空际传情,不让唐人“暮雨相
呼疾,寒塘欲下迟”之句。借喻人事,亦停云之谊,故剑之思也。结句以双燕相形,别饶风致,且自喻贞操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咏孤雁。“楚江”两句,写雁飞之处。    “自顾影”三句,写雁落之处。“离群”、“顾影”,皆切孤雁。“写不”两句,言雁寄相思,写出孤雁之神态。“料因循”两句,用苏武雁足系书事,写出人望雁之切。换头,言雁声之悲。“想伴侣”三句,悬想伴侣之望己。“暮雨”两句,言己之望伴侣。末以双燕衬出孤雁之心迹。
                                高阳台 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①,平波卷絮②,断桥③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风又是明年。东风且伴
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④,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
苔深韦曲⑤,草暗斜川⑥。见说⑦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⑧。无心再续笙歌楚,掩重门、
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   ①接叶巢莺:莺儿将巢筑在密集的叶丛里。    ②平波卷絮:轻絮飞落湖上,被微波缓缓地卷入水中。    ③断桥:在孤山侧面白沙堤东,里湖和外湖之间。    ④西泠(l¨ng):桥名,在孤山下,将里湖和后湖分开。    ⑤韦曲:在陕西长安城南皇子陂西,唐时韦氏世居此地,故名韦曲。    ⑥斜川:在江西星子、都昌两县之间。陶渊明有《游斜川》诗,写斜川的风景。    ⑦见说:听说。    ⑧鸥边:即白鸥。
【评解】  本词借咏西湖抒写亡国哀思。上片写暮春景色。密叶藏莺,平波卷絮,曾几何时,春光已老。眼前万绿西泠,一抹荒烟,更觉凄然。下片抒情。当年燕子,飞往何处!但是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回首往事,已成旧梦。昔日笙歌,无心再续。飞花啼鹃,亦不愿闻见。作者之满怀愁绪可以想见。全词低徊往复,凄凉幽怨。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玉田《高阳台》,凄凉幽怨,郁之至,厚之至,与碧山如出一手,乐笑翁集中亦不多见。    谭献《谭评词辨》:“能几番”二句,运掉虚浑。“东风”二句,是措注,惟玉田能之,为他家所无。换头见章法,玉田云:“最是过变不可断了曲意”是也。    《艺蘅馆词选》麦孟华云:亡国之音哀以思。    沈祥龙《论词随笔》:词贵愈转愈深,稼轩云:“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玉田云:“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下句即从上句转出,而意更深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夏闰庵云:“此词深婉之至,虚实兼到,集中压卷之作。”起二句写春景,工炼而雅。“看花”二句已表出春感。“东风”二句以才人遘末造,即饮香名,已伤迟暮,与残春之蔷薇何异。“凄然”三句与“燕子”四句,皆极写其临流凭吊之怀。    “新愁”二句怅王孙之路泣,何等蕴藉。“笙歌”以下五句梦断朝班,心甘退谷,
本欲以“闲眠浅醉”,送此余生,鹃啼花落,徒恼人怀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西湖春感,沉哀沁人。“接叶”三句,平起,点明地时景物。“能几番”两句,陡转,叹盛时无常,警动之至。    “东风两句,自为开合,寄慨亦深。“更”字进一层写景,“万绿”八字,写足湖上春尽,一片惨淡迷离之景。换头承上,提问燕归何处。“但”字领两句,叹春去、燕去,繁华都歇。“见说”两句,以鸥之愁衬人之愁。“无心”两句,实写人之愁态。江山换劫,闭门醉眠,此心真同槁木死灰矣。末以撇笔作收,飞花、啼鹃,徒增人之愁思,故不如不闻不见也。
                                清平乐 平原放马
    辔摇衔铁①,蹴②踏平原雪。勇趁军声曾汗血③,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春草天涯,
涓涓野水晴沙④。多少骅骝⑤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注释】   ①辔:缰绳。 衔铁:俗称马嚼子。    ②蹴(c¨):踢、踩。    ③趁:追逐,奔驰之意。 汗血:古代良马名。传说日行千里,流汗如血。    ④涓涓:流水声。 野水:野外小河的流水。 晴沙:天气晴朗,河水清澈,阳光照耀,连水底的沙都可看见。    ⑤骅骝:名马,千里马。
    【评解】    这首咏物词,通过对马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感慨。上片写此马当年曾平原踏雪、勇趁军声。而今却闲度时光,弃置不用。下片写冬去春来,时光如流,不少“骅骝”骏马,至今犹困盐车。全词含蓄蕴藉,喻意深刻,而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感慨,也尽在不言之中。
                                     渡江云
    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
一帘鸠外雨①,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
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
    荒洲古溆②,断梗疏萍,更飘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长疑即见桃
花面③,甚近来、翻致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
    【注释】    ①鸠外雨:春雨。    ②淑:水浦。    ③桃花面:唐崔护诗:“人面桃花相映红。”
    【评解】    此词为伤离念远之作。上片写山阴风景,抒故国之思。一帘鸠雨,几处春耕,客中逢春,引起对故乡的怀念。下片抒怀忆友。久客他乡,飘萍无定,围羞带减,影怯烟孤。别后不仅无书,至今“梦也都无”。全词哀怨缠绵,宛转曲折,清丽雅洁,舒卷自如。
【集评】    许昂霄《词综偶评》:曲折如意。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通首警动,无懈可击。前三句写山阴临江风景。以下三句兼状乡居。“隔水动春锄”五字有唐人诗味。    “新烟”四句因客里逢春,回思故园。下阕写客怀而兼忆友。夏闰庵评此词云:“宛转关生,情真景真。”此等词与屯田、片玉沆瀣一气,不得谓南宋人不如北宋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伤离念远。起写倚楼所见远景,次写倚楼所见近景。“新烟”两句,念及西河风光之好。“犹记得”两句,念及旧居之适。下片抒情,纯以咏叹出之。“愁余”四句,叹己之飘流无定。“空自觉”两句,叹己之日愈销减。“长疑”两句,叹别久无书。末句,就无书反诘无梦,层层深婉。    薛砺若《宋词通论》:他一生最好浪游,曾远上燕、蓟,往来于浙东西,尤留恋心醉于西子湖畔。他的词极空灵清丽,集中绝无拙滞语。    ……如天际浮云,随风舒卷,确能自成一格。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卢祖皋                                     谒金门
    闲院静,独自行来行去。花片无声帘外雨,峭寒①生碧树。 做弄②清明时序,料
理春醒情绪。忆得归时停棹处,画桥看落絮。
    【作者简介】    卢祖皋字申之,又字次夔,蒲江永嘉(今浙江永嘉)人。南宋宁宗庆元五年进士,为军器少监,嘉定十四年,权直学士院。词集名《蒲江词》,有毛刻《宋六十家词》本,凡二十五首,颇多佳作,能得少游神韵。
    【注释】    ①峭寒:严寒。    ②做弄:故意播弄。
    【评解】    这首小令,写惜春伤别情绪。上片写庭院春景。帘外细雨,落花无声。独自徘徊,寒生碧树。下片抒情。清明时节,风雨无情,忆得归时,画桥停棹,正满眼落花飞絮,春将尽矣。全词婉秀淡雅,柔媚多姿。表现了“蒲江词”的风格。
    孙惟信                                     南乡子
    璧月①小红楼,听得吹箫忆旧游。霜冷阑干天似水,扬州,薄倖声名②总是愁。 
尘暗鷫鹴裘,裁剪曾劳玉指柔。一梦觉来三十载,风流,空对梅花白了头。
    【作者简介】    孙惟信字季蕃,号花翁,宋代开封(今属河南)人。曾游江南,留寓苏、杭较久。其生平仅此尚可考证。著有《花翁词》,刊于《校辑宋金元人词》中,凡十一首。刘后村曾为其写墓志。
    【注释】   ①璧月:月圆如璧。 璧:平圆形,中心有孔的玉器。    ②薄倖声名:唐杜牧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薄倖:薄情。
    【评解】    此词对景抒情,不胜今昔之感。上片从眼前景物,引起往事的回忆。小楼璧月,听箫忆旧,天阔似水,阑干霜冷。扬州薄倖,总是哀愁。下片抒发感慨。一梦觉来,三十余载,昔日风流,旧事成空。如今白头,空对梅花。全词风雅自然,婉媚多姿。哀怨缠绵,饶有韵致。
张 辑                                    月上瓜洲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①?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
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作者简介】    张辑字宗瑞,号东泽,南宋鄱阳(今属江西)人。有词集名《东泽绮语债》,原为二卷,今仅存一卷,有《彊村丛书》本。他的诗词均衣钵白石,而又效仿苏、辛。故其词既风雅婉丽,又复“幽畅清疏。”
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注释】   ①神州:指中国,此指京都。
  【评解】 此词通篇借景抒情,蕴含着无限凄凉感时之意。上片触景伤情,引起了故国之思。江头新秋,又带来几多新愁。塞草连天,神州何处?写出了对故国的无限忧思。下片抒发感慨。古今多少英雄泪,都随江水东流去。眼前只有瓜洲明月,江上渔竿。感时伤事,不尽欲言。全词含蓄蕴藉,感情真挚,委婉细腻,风雅自然。
                                     桂枝香
    梧桐雨细,渐滴做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①,线袅蕙炉②沉水。悠悠岁月天涯
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萧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
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③尽江湖味,听商歌④,归兴千里。
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注释】   ①衣篝:薰衣用的竹笼。    ②蕙炉:香炉。   ③谙:熟悉,知道。 ④商歌:悲凉低沉的歌。
    【评解】    此词写秋景,抒客怀。上片言眼前秋色,动人离愁。梧桐细雨,滴碎秋声。紫箫吹断,夜寒鸿起,悠悠岁月,天涯游子。下片写客中凄凉,辜负了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尘世。商歌一曲,归兴千里。疏帘淡月,照人无寐。全词婉丽风雅,饶有韵致。
    周 晋                                    点绛唇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长昼无伴,自对黄鹏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研①梨花雨。
    【作者简介】    周晋字叔明,号啸斋。济南(今属山东)人。周密之父。宋理宗绍定四年宰富阳。
他的词录于周密的《绝妙好词》仅三首,皆清新自然,风调与孙惟信极相近,均系学少游而少变其音吐者。
    【注释】   ①研:通“砚”。
    【评解】    这首小令,抒写惜春情绪,而能不落俗套。上片抒情。小楼人静,午梦初回,珠帘高卷,尽放春愁。昼长无伴,独对黄鹂。意境极为优美。下片从眼前景物,透露出惜春情绪。絮影蘋香,暂留春住。移舟寻春,新句未成,却是“一研梨花雨”。结句蕴含着无限情韵。全词写得清新别致,委婉含蓄,辞语工丽,柔和自然。与秦少游词风相近。
    蒋 捷                                     贺新郎
    梦冷黄金屋①。叹秦筝②、斜鸿阵里③,素弦尘扑。
    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④。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
涌起弹棋局⑤。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⑥。问芳踪、何时再展,翠钗难卜
⑦。待把宫眉横云样⑧,描上生绡⑨画幅。
    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CD。空掩袖,倚寒竹CE。
    【作者简介】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自号竹山。入元后隐居不仕。有《竹山词》。他的词在宋亡以后,充满着沉痛的故国之思,特别是写兵乱之后,家破国亡、飘泊流浪的苦况,思想意义较为深刻。其词音调谐畅,炼字精深,别具风格。
    【注释】    ①黄金屋:指南宋临安故宫。    ②秦筝:古代乐器。    ③斜鸿阵里:指秦筝弦柱斜列如飞雁,所以说“斜鸿阵里”。张先《生查子》词:“雁柱十三弦,——春莺语。”    ④荆桃如菽:野桃长得象豆一样。    ⑤琼台:琼玉砌成的台,这里指宫殿,代表南宋王朝。弹棋:古代博戏。汉武帝时已有。    ⑥鸳楼:酒楼。 东西玉:指酒器。见《词统》:“山谷诗:‘佳人斗南北,美酒玉东西。’”注:酒器也。    ⑦翠钗难卜:翠玉钗难以占卜伊人踪迹。    ⑧宫眉横云:双眉如纤云横陈额前。    ⑨生绡:薄纱。    CD开元曲:盛唐歌曲。这里借指南宋盛时。开元:唐玄宗年号。    CE倚寒竹:杜甫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评解】    这首感旧词,作者以隐喻手法,抒写内心深沉的亡国之恨。上片写梦回故国,叹尘封秦筝,化娇莺归去,犹认绿窗。    感世局改移,此恨难平。惟有帘外疏雨,灯前瘦影。曲折地透露了亡国的哀痛。下片以鸳楼碎玉,芳踪何在,暗喻国家灭亡,并以无人解听两宋盛时的音乐为遗憾。如今彩扇红牙虽在,而人事全非。家国之痛,此恨绵绵。全词曲折缠绵,凄凉哀怨。辞语精雅,余味不尽。
    【集评】    谭献《谭评词辨》:瑰丽处鲜妍自在,然词藻太密。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处处飞舞,如奇峰怪石,非平常蹊径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旧词,极吞吐之妙。发端言梦冷尘扑,是一凄凉境界。“化作”两句,承上言筝声,仍扣住旧境,语甚奇警。“正过雨”句,顿住,点雨景。“此恨”四句,叹世局改移,令人恨极而瘦。换头,伤旧游难寻。“待把”二字,与“怕不是”呼应,词笔曲折,言描画倩影不能逼肖也。“彩扇”两句,再用曲笔,言知音已杳,物是人非也。末以美人自喻,倍见孤臣迟暮之感。
                               一剪梅 再过吴江①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②,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筝调③,心字香烧④。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   ①吴江:今江苏县名,在太湖之东。    ②秋娘渡与泰娘桥:吴江两津渡名。    ③银字筝:管乐器的一种。 调:弄。    ④心字香:杨慎《词品》:“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
    【评解】    此词抒写春舟乡愁。上片着意抒写客愁。风雨吴江,一片春愁。留滞津渡之间,无限飘泊之苦。欲借酒消愁,而不可得。下片写离情与乡思。想到家中,调筝焚香,春光无限。    而今流光似水,又是一年。不知何时才能归家团聚。结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构思新巧,辞语工丽,为古今词家传诵之名句。通篇洗炼缜密,流动自然。
    【集评】    毛晋《竹山词跋》:竹山词语语纤巧,字字妍倩。    《四库全书提要•竹山词提要》:捷词炼字精深,音调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    刘熙载《艺概》:蒋竹山词洗炼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较贞,视梦窗较清。刘文房为五言长城,竹山真亦长短句之长城欤!    沈雄《古今词话》:其词章之刻入纤艳,非游戏余力为之者,乃有时故作狡狯耳。
                                  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①叫西风。 而
今听雨僧庐②下,鬓已星星③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   ①断雁:离群孤雁。    ②僧庐:僧房。    ③星星:形容头上白发。
    【评解】    此词通过听雨,概括写出作者少年、壮年、晚年三个时期不同的感受。生动地反映出年龄不同,听到雨声时的心情也不同。上片先写少年不谙世事,歌楼听雨,烛昏罗帐,尽情欢乐时的密意柔情;再写壮年对世事的阅历已深,客舟听雨,断雁西风,江阔云低,开阔深沉的情怀。下片写“而今听雨”。作者晚年,历尽沧桑,人生悲欢离合,入眼成空。寄寓僧房,听阶前雨声,一无所动,任它“点滴到天明”。全词曲折含蓄,意境深幽,耐人寻味。
                                  女冠子 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花飞到,宝钗楼上①,一片笙箫,琉璃②光射,而今
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③,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④争耍。 江城人
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⑤。
    剔残红灺⑥,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⑦。吴笺银粉砑⑧,待把旧家⑨风景,写成闲
话。笑绿鬟CD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CE。
    【注释】   ①宝钗楼:本为咸阳酒楼。这里泛指酒楼。    ②琉璃:指灯。周密《武林旧事》:“又有幽坊静巷多设五色琉璃泡灯,更自雅洁。”    ③暗尘明月:扬起的飞尘遮住了明月光辉。指车马众多。    ④蛾儿:即闹蛾,妇人所戴彩花。    ⑤“再向天公借”两句:是说谁能再向天公借来旧日的繁华呢?    ⑥灺(xi¨):同“灺”,烧残烛灰。    ⑦钿车:华丽的车子。 罗帕:香罗手帕。    ⑧吴笺:吴地出产的笺纸。 砑(y¨):碾。银粉砑:碾上银粉,使之发光。    ⑨旧家:故国。    CD绿鬟:黑发,形容年轻。    CE夕阳西下:范周《宝鼎现》咏元夕词,开头几句是:“夕阳西下,暮霭红隘,香风罗绮。”这里是说深夜听邻女唱宋时的元夕词,凄楚之感涌上心头。
    【评解】    此词咏元夕,抒发感慨。上片先写当年元夕盛况。笙箫嘹亮,灯光明灿。再写“而今”灯儿零乱,心懒意怯。不胜今昔之感。下片抒发作者的感慨。繁华已随流水去,有谁能再向天公借来?旧日风光,已成梦幻。只待用吴笺银粉,写成“闲话”。听到邻女唱宋代的元夕词,无限故国之思浮上心头,令人不胜感慨。通篇借景抒情,思绪缠绵,含蕴无限。
    【集评】    周密《武林旧事》:元夕张灯,好事家间论雅戏、烟火,花边水际,灯烛灿然,游人士女纵观,则迎门酌酒而去。又是幽坊静巷,多设五彩琉璃泡灯,更自雅洁,靓妆笑语,望之如神仙。又云:妇人皆带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貉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极力渲染,“而今”二字,忽然一转,有水逝云卷、风驰电掣之妙。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元夕感赋。起六句,极力渲染昔时元夕之盛况。“蕙花”两句,写月光;“春风”四句,写灯光、中间人影、萧声,盛极一时。“而今”二字,陡转今情,哀痛无比。时既非当时之时,人亦非当时之人,故无心闲赏元夕。换头六句,皆今夕冷落景象,反应起六句盛时景象。人悄灯残,此情真不堪回首。“吴笺”以下六句,一气舒卷,言我自伤往,而人犹乐今,可笑亦可叹也。
    张 榘                                     青玉案
                              被檄①出郊题陈氏山居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霜浓,鸡声淡月,寂寂
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②,十载重来慢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
水,万感天涯暮。
    【作者简介】    张榘字方叔,南宋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有《芸窗词》一卷,见毛晋《宋六十家
词》本。他的词极清丽流转,为历来词家所称赏。
    【注释】   ①檄:古代官方文书,多作征召、晓喻等用。    ②儒冠:儒生戴的帽子。唐代杜甫诗:“绔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后世泛指读书人。
    【评解】    此词通过秋景的描写,抒发作者十年仕宦的感慨。上片着重写景。西风乱叶,黄花羞涩;尘埃满袖,马蹄霜重;鸡声淡月,村路寂寂。此景此情,能无感触!下片着重抒情。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交集,儒冠误身。
    【集评】    毛晋《芸窗词跋》:如“正挑灯共听夜雨”(《摸鱼儿》)幽韵不减陆放翁;如“小楼燕子话春寒”(《浪淘沙》)艳态不减史邦卿;至如“秋在黄花羞涩处”(《青玉案》)又“苦被流莺蹴翻花影,一阑红露”(《水龙吟》)等语,直可与秦七、黄九相雄长。
    洪咨夔                                     眼儿媚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上下,流莺往来,无限销魂①。 绮窗深静人
归晚,金鸭②水沉温,海棠影下,子规③声里,立尽黄昏。
    【作者简介】    洪咨夔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浙江临安)人。宋宁宗嘉定二年进士,累官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端平三年卒,谥忠文,有《平斋词》一卷,见毛氏《宋六十家词》本。他的词以淡雅见长。
    【注释】   ①销魂:为情所感,若魂魄离散。    ②金鸭:金属之鸭形香炉。唐戴叔伦《春怨》诗:“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    ③子规:杜鹃鸟。
    【评解】    此词通过春景的描写,透露出怀人之情。上片写明媚春景。平沙芳草,又似去年,绿遍原野。眼前流莺往来,令人无限销魂。下片抒怀人之情。绮窗深静,盼人速归。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思念之情,缠绵真挚。全词构思新巧,景色绮丽。柔媚含蓄,极有情致。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沂孙                                  眉妩 新月
    渐新痕①悬柳,淡彩②穿花,依约破初暝③。便有团圆意,深深拜⑤,相逢谁在香
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⑥小,宝帘⑦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⑧,难补金镜⑨。太液池CD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
清景。故山夜永CE,试待他窥户端正CF。看云外山河,还老桂花旧影CG。
    【作者简介】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又号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宋亡后,与周密、张炎等同结词社。词集名《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他擅长咏物词,其中寄寓着家国之恨,以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如秋蝉哀鸣,充满凄苦幽怨。
    【注释】   ①新痕:一弯新月。    ②淡彩:淡淡的月色。    ③依约:仿佛。 初暝:指天刚黑下来。    ④团圆意:开始有团圆的迹象。    ⑤深深拜:指拜月祝祷。李端《新月》诗:“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⑥一曲银钩:银色帘钩,指一弯新月。    ⑦宝帘:这里借指夜幕。    ⑧慢:同“谩”,徒然之意。 玉斧:相传汉代吴刚学仙时有过失,罚他砍月中桂树,树随砍随合。(见《酉阳杂俎》)    ⑨金镜:指月亮。李贺《七夕》诗:“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斧。”    CD太液池:本汉唐宫内池名,这里泛指宋宫苑池沼。宋太祖时宰相卢多逊有《咏月》诗:“太液池头月上时,晚风吹动万年枝。何人玉匣开金镜,露出清光些子儿。”    CE故山:故国。 夜永:夜长。    CF端正:形容月已正圆。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    CG云外山河:《酉阳杂俎》说:“佛氏谓月中所有,乃大地山河影。”    还老桂花影:一作“还老尽、桂花影。”这两句是说月圆时可以看到故国山河的全影和桂花的旧影。
    【评解】    此词咏物而有所寄托,发其弦外之音。上片刻画新月,人月兼写。新痕悬柳,淡彩穿花。由一弯预示团圆;从拜月暗示心愿;以“画眉”体现离恨;言“最爱”衬其美艳。下片对月抒怀。宝帘秋冷,新月难圆。千古盈亏,金镜难补。寄寓金瓯难整之意。月照山河,遗恨绵绵。通篇于吟风弄月中,透露出家国之恨。犹如清风明月之夜,传来幽怨凄恻之音。工丽淡雅,毫无生涩痕迹可寻。
    【集评】    邓廷祯《双砚斋随笔》:王圣与工于体物,而不滞色香。    王鹏运《碧山词跋》:碧山词颉颃双白,揖让二窗,实为南宋之杰。    谭献《谭评词辩》:圣与精能以婉约出之。律以诗派,大历诸家,去开,宝未远,玉田正是劲敌,但士气则碧山胜矣。“便有”三句,则寓意自深,音辞高亮,欧、晏如兰亭真本,此仅一翻。后半阕蹊径显然。    张惠言《词选》:碧山咏物诸篇,并有君国之忧,此喜君有恢复之志,而惜无贤臣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王碧山词,品最高、味最厚、意境最深、力量最重,感时伤世之言,而出以缠绵忠爱,诗中之曹子建、杜子美也。词人有此,庶几无憾。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中仙最多故国之感,故着力不多,天分高绝,所谓意能尊体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千古”。句忽将上半阕意一笔撇去,有龙跳虎卧之奇,结更高简。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阕赋本题,人与月兼写,描摹工雅,若一串牟尼,粒粒皆含精采。下阕故国之念甚深,“云外山河”,尚留“旧影”,而新亭举目,朝市全非,纵有吴刚“玉斧”,焉能补破碎金瓯耶!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刻画新月,下片就月抒感。起三句,写新月极细,“新痕”、“淡彩”、“初暝”,皆不能分毫移动,一“渐”字传神亦佳。“便有”三句,用李端诗意,言人拜新月。“画眉”两句,体会新月似离恨。“最堪怜”两句,更特写新月之美。换头句,纵笔另开,词旨悲愤。新月难圆,即寓金瓯难整之意。“太液池”两句,吊月怀古,不尽凄恻。“故山”两句转笔,望明月之圆。末句,拍合上句,伤心月照山河,余恨无限。
                                   齐天乐 蝉
    一襟余恨宫魂断①。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②,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
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③。镜暗妆残④,为谁娇鬓⑤尚如许。 铜仙铅泪⑥似洗,
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⑦,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⑧独抱
清商,顿成凄楚。漫⑨想薰风,柳丝千万缕。
    【注释】    ①宫魂断:传说齐王后怨王而死,尸变为蝉,见马缟《中华古今注》。蝉为宫中王后魂魄所化,故称为宫魂。    ②凉柯:初秋的树枝。    ③调柱:调弄乐器弦柱。    ④镜暗妆残:这里暗喻秋蝉。镜暗:一作“镜掩”。    ⑤娇鬓:指女子发鬓薄如蝉翼。    ⑥铜仙铅泪:指魏明帝拆迁托承露盘的铜人,铜人眼中流泪。铅泪:泪流得象铅水一样,形容泪水很多。    ⑦枯形阅世:枯败的形骸还经历着人世的沧桑。    ⑧甚:正。    ⑨漫:徒然。 薰风:南风。
    【评解】    此词明咏秋蝉,暗抒故国沧桑之感。上片以拟人手法,写蝉鸣庭树,深诉离愁。镜暗妆残,娇鬓为谁!委婉曲折,亦蝉亦人。下片由蝉饮露水联系到铜仙铅泪,暗示亡国之痛。如今病翼惊秋,枯形阅世,独抱清商,余音更苦。结尾回忆薰风吹拂,鸣于万缕柳丝的盛时,不胜今昔之感。全词凄凉哀婉,曲折含蓄,闲雅工丽。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字字凄断,却浑雅不激烈。    周济《宋四家词选》:此家国之恨。……碧山胸次恬淡,故“黍离”、“麦秀”之感,只以唱叹出之,无剑拔弩张习气。……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    端木子畴《张惠言《词选》评》:详味词意,殆亦黍离之感耶!宫魂字点出命意,乍咽还移,慨播迁也。“西窗”三句,写敌骑暂退,燕安如故。“镜暗”二句,残破满眼,而修容饰貌,侧媚依然。衰世臣主,全无心肝,千古一辙也。“铜仙”三句,宗器重宝,均被迁夺。“病翼”二句,是痛哭流涕,大声疾呼,言海岛栖流,新不能久也。“余音”三句,遗臣孤愤,哀怨难论也。“漫想”二句,责诸臣到此,尚安危利灾,视若全盛也。    谭献《谭评词辩》:此是学唐人句法。“庚郎先自吟愁斌”,逊其蔚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咏蝉,盖咏残秋哀蝉也。妙在寄意沉痛,起笔已将哀蝉心魂拈出,故国沧桑之感,尽寓其中。“乍咽”三句,言蝉之移栖,即喻人之流徙。“西窗”三句,怪蝉之弄姿揭响,即喻人之醉梦。“镜暗”两句,承“怪”字来,伤蝉之无知,即喻人之无耻,真见痛哭流涕之情矣。换头,叹盘移露尽,蝉愈无以自庇,喻时易事异,人亦无以自容也。“病翼”三句,写蝉之难久,即写人之难久。    “余音”三句,写蝉之凄音,不忍重听,即写人之宛转呼号,亦无人怜惜也。末句,陡着盛时之情景,振动全篇。太白《越中怀古》有“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盖上极盛而下极哀,而此则上极哀而下极盛,反剔一句,亦自警动。
                                     高阳台
                             和周草窗①寄越中诸友韵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②。小帖金泥③,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
前梦,奈个人④、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
骢⑤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⑥,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
涯⑦。更消他⑧,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注释】  ①周草窗:即周密。    ②玉管:玉制的管状乐器。 春葭:春天初生的芦苇。古时为了预测天气,将苇芦翳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了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见《后汉书•律历志》)    ③小帖金泥:唐代进士及第,以泥金书帖向家中报登科之喜。(见《卢氏杂记》)    ④个人:那个人。    ⑤游骢:指旅途上的马。骢:泛指马。    ⑥银笺:泛指精美的信笺。年华:时光。    ⑦不见天涯:苏轼《蝶恋花》词:“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以上两句,反用苏轼词意,是说处处生满芳草,即使登高也望不见天边。指春将残而人不见。    ⑧更消他:禁不起。这两句是说春意阑珊,那里还经得住东风频吹,落花乱舞。
    【评解】    此词通过春景的描绘,抒写对友人的怀念。上片写初春景色,抒发怀友之情。庭院还余残雪,轻寒时袭帘幕,而春已来临。一夜相思,只余窗前绮梦,那人却远在天涯。凄然四顾,但见满树梅花,满地疏影。下片借游骢归雁抒写离愁。    人在江南已为离愁所苦,又何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春意阑珊,更那堪“几度东风,几度落花”。全词情致缠绵,含蕴无限。
    【集评】    况周颐《董风词话》:结笔低徊掩抑,荡气回肠。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上半阕是叙其远游未还,悬揣之词;下半阕是言其他日归后情事,逆料之词。    谭献《谭评词辨》:“相思”句点逗清醒,换头又是一层钩勒;《词品》云:反虚入浑,如今二句是也。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此等伤心语,词家各自出新,实则一意,比较自知文法。    张惠言《词选》:此伤君臣晏安,不思国耻,天下将亡也。    周密原词:小雨分江,残寒迷浦,春容浅入蒹葭,雪霁空城,燕归何处人家。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感流年、夜汐东还,冷照西斜。    凄凄望极王孙草,认云中烟树,沤外平沙。白发青山,可怜相对苍华。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犹是天涯。问东风,先到垂杨,后到梅花?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碧山与公瑾并负时名,其交友多词坛遗逸,故公瑾寄词,切时雨停云之感。碧山和之,亦有屋梁落月之思。此词前半首平叙初春怀友,其经意在后半首以蕴藉之笔,致缠绵之怀。“芳草天涯”句忧生念乱,情见平辞。结句更
有“来轸方遒”之慨。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管 鉴                                     醉落魄
    春阴漠漠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绿尊
②细细共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
    【作者简介】 管鉴字明仲,宋龙泉(属浙江)人,有《养拙堂词》一卷,见《四印斋宋元三十一家词》。
    【注释】①漠漠:弥漫的样子。唐韩愈诗:“漠漠轻阴晚自开。”   ②绿尊:酒尊。
    【评解】    这首小词抒写惜春情绪。上片从眼前景色写起。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狂恶。诗人守定花枝,不放零落。表现了一片惜花护花心情。下片抒写伤春情绪。绿尊共饮,酒醒还愁。说与东风,且莫吹花,不如吹将愁去。结语含蕴无限,耐人寻思。全词构思新颖,造语精巧,委婉含蓄,优美柔和。    杨冠卿如梦令满院落花春寂,风紧一帘斜日,翠钿晓寒轻,独倚秋千无力。无力,无力,蹙①破远山愁碧。
    【作者简介】    杨冠卿字梦锡,宋代江陵(属湖北)人。有《客亭类稿》十五卷;    词集一卷,名《客亭乐府》,有《疆村丛书》本。
    【注释】  ①蹙:同“蹴”,踢,踏也。
    【评解】    这首小令,描绘春景,抒写春愁。暮春季节,风卷斜阳,落红满院,翠钿轻寒,独倚秋千。结句“蹙破远山愁碧”,蕴含无限情韵。通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风格和婉,意境优美。
    汪 莘                                     谒金门
    帘漏滴,却是春归消息。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 争着洛阳春色,忘却连
天草碧,南浦①绿波双桨急,沙头人伫立。
    【作者简介】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宋宁宗嘉定间曾叩阍上疏,不报。后筑室柳溪,号方壶居士。有《方壶存稿》及《方壶诗余》二卷,有《疆村丛书》本。他的词极潇洒明净。
    【注释】   ①南浦:泛指面南的水边。
    【评解】    这首小令,抒写暮春怀人之情。上片写暮春景色。牡丹带雨,黄鹂含愁,春将归去。下片抒写怀人之情。眼前春色,使人忘却了连天草碧。南浦桨急,伫立沙头,情思无限。本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曲折含蓄,婉媚新倩,精巧工丽。确是一首美妙的短歌。    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其夜雪作。    野店残冬。绿酒①春浓。念如今、此意谁同?溪光不尽,山翠无穷。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 蓝舆②乘兴,薄暮疏钟。望孤村、斜日匆匆。夜窗雪阵,晓枕云峰。便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
    【注释】   ①绿酒:美酒。因酒上浮绿色泡沫,故称。    ②篮舆:竹轿。
    【评解】    此词写偕友冬日山行的野趣逸兴。小店暂歇,春酒一杯,沿途的溪山间不时夹带着几枝幽梅、几竿孤竹、几株苍松,清旷疏朗之气宜人。暮宿孤村,又逢寒风飘絮,夜雪扑窗。天明后带上渔具,兴致勃勃地去“独钓寒江雪”,有胸中万虑俱息之感。
    刘 过                                     唐多令
    安远楼①小集,侑觞②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唐多令》同柳
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客,时八月十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③,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
④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作者简介】    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宋吉州太和(江西泰和县)人。曾经上书朝廷,陈述恢复中原的计划,未被采用。放浪于江湖之间,曾为辛弃疾之座上客。他的词,有些专学稼轩,而有些小令则多韵协语俊,婉转多姿。有《龙洲集》、《龙洲词》。
    【注释】   ①安远楼:又名南楼,在武昌。 小集:小宴。    ②侑觞:劝酒。歌板:执板奏歌。    ③黄鹤矶:武昌西有黄鹤矶,上有黄鹤楼。    ④浑是:全是。
    【评解】    从词前小序,知此词是宴席上为歌女而作。描述重过南楼时的心情,且曲折含蓄地表达了对国家破碎的忧郁。上片写重过南楼之所见所感。登楼远眺,芦叶满目,流沙生寒。抚今追昔,时移事异,不胜感慨。下片抒发感慨。昔日游乐地,故人今在否?欲邀二三知己,载酒同乐,却是“旧江山浑是新愁”,而“终不似,少年游”。意念深厚,耐人寻思。全词深沉哀婉,吞吐曲折,含蕴不尽。
    【集评】    继昌《左庵词话》:轻圆柔脆,小令中工品。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精畅语俊,韵协音调。    黄蓼园《蓼园词选》:按宋当南渡,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重过能无今昔之感?词旨清越,亦见含蓄不尽之致。    谭献《谭评词辨》:雅音。    李攀龙《草党诗余隽》:“因黄鹤楼再游而追忆故人不在,遂举目有江山之感,词意何等凄怆!”又云:“系舟未稳,旧江山都是新愁,读之下泪。”    先著、程洪《词洁》:与陈去非“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并数百年绝作,使人不复敢以“花间”眉目限之。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胜地重经,旧情易感,况二十年之久,故友凋零,新愁重叠,人何以堪!结句感喟尤深,章良能所谓旧游可寻,而少年心难觅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安远楼小集词,词旨豪逸。起两句点景,“二十年”一句点时,已极显今昔之感。“柳下”三句,更申言时光之速。“犹未”与“又”字呼应,尤觉宛转。下片,追忆故人不在,“旧江山、浑是新愁”,缀语亦俊。“欲买”两句,直抒胸臆,跌宕昭彰。    冯梦华谓龙洲学稼轩,“得其豪放,未得其宛转”。然若此首,固豪放宛转,兼得稼轩之神者。
                                     醉太平
    情深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①。翠绡②香煖云屏。更那堪酒醒。
    【注释】  ①梦萦:梦魂萦绕。    ②翠绡:绿色轻纱。 绡:生丝织成的绢。
  【评解】  这首春日怀人的小令,上片描写人物情态。青鬓修眉,态浓意远;小楼调筝,明月满窗;“春风数声”,情韵无限。下片写相思相忆之情。朝思暮想,魂牵梦萦;翠绡香煖,那堪酒醒。全词轻倩柔媚,曲折有致。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宋子虚称改之“以气义撼当世,其词激烈”、“为天下奇男子”。若此调之绵丽多情,《唐多令》之低回善感,颇与《画眉》、《天仙》诸咏相似,不仅能作豪放语也。
十七
    章良能                                     小重山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①,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作者简介】    章良能字达之,宋代丽水(今属浙江)人,居吴兴。淳熙五年进士,除著作佐郎,宁宗朝官至参知政事。间作小词,极有思致。
    【注释】   ①碎鸣禽:唐杜荀鹤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评解】    这首咏春小词,语言清浅,喻意较深。上片描绘春光春色。柳暗花明,春满人间,小阑芍药,雨后鸣禽。春光明媚,景色宜人。下片抒发韶华易逝,青春难寻的喟叹。不必沉吟往事,且趁大好春光,登临游赏。旧游易寻而“少年心”已无处可寻矣。结句含蕴无限,感喟殊深,全词和婉工丽,曲折含蓄,优美动人。
    【集评】    陈霆《诸山堂词话》:语意甚婉约,但鸣禽曰碎,于理不通,殊为意病,唐人句云:“风暖鸟声碎。”然则何不曰:“暖风娇语碎鸣音”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景下情,作法明晰,意致清婉。起言春深花发,次言雨后鸟鸣。“风软碎鸣禽”,用杜荀鹤“风暖鸟声碎”诗。换头,抒及时行乐之意。“旧游”两句,以转笔作收,倍觉沉痛。
    李好古                                     谒金门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①。燕子归来衔绣幕②,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楼③歌舞?
谁在玉关④辛苦?若使胡尘⑤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作者简介】    李好古,南宋末年人,籍贯、事迹及生卒年均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自称“江南客”。有《碎锦词》。
    【注释】   ①红素:花的颜色红白相间。   ②衔绣幕:燕子衔泥在帘幕间穿过。   ③玉楼:华丽的楼房。④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这里是借指国防前线。
    ⑤胡尘:外族发动的战争。 胡:这里指蒙古族。尘:战争的烟尘。
    【评解】    这首词通过对中原故土的怀念,抒发作者感伤国事,为国家前途忧虑的思想感情,同时流露出对腐败无能的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上片写春天到来,燕子寻觅旧巢的情景,委婉曲折地道出了由于中原沦陷,自己无法返回家乡的悲苦心情。下片谴责腐朽的南宋统治者,表达自己渴望收复中原的急切心情。全词感情深挚浓郁,宛转含蓄,设喻新巧,较有感染力。
                                     清平乐
    瓜洲①渡口,恰恰城如斗②。乱絮飞钱迎马首,也学玉关③榆柳。 面前直控金山
④,极知形胜东南。更愿诸公着意,休教忘了中原。
    【注释】    ①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县南。    ②城如斗:指城形如北斗。    ③玉关:泛指边塞。    ④控金山:是说瓜洲直接控制镇江金山,是东南的要冲。
    【评解】    作者经过瓜洲时,但见平沙浅草,征途茫茫,有感而作此词。南宋时,瓜洲渡是金兵南侵的冲要之地。所以这个“乱絮飞钱”的南方小镇,如今已成了从前的边塞玉门关。词中说瓜洲南控金山,形势十分重要,作者提醒朝廷诸公加意经营,不要忘了中原地区。全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   语言工丽精炼。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 棐                                     喜迁莺
    鸠雨细,燕风斜①,春悄谢娘②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②。 钏金寒,
钗玉冷④,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⑤。
    【作者简介】    许棐字忱父,海盐(今属浙江)人。宋理宗嘉熙中,居于秦溪,自号梅屋。多与江湖派诗人交往,诗风亦相近。词共18首,都是小令。
    著作有《梅屋诗稿》及《梅屋诗余》。
    【注释】    ①“鸠雨”两句:形容燕子和鸠鸟在斜风细雨中来回飞翔。    ②谢娘:指思妇。 ③暮云:黄昏时天上的云霞。以上两句是说咫尺天涯。两人相隔虽只一重帘子,就无法相见,不必有断肠人在天涯之叹。④“钏金”两句:即金钏寒,玉钗冷,形容春寒。 ⑤孤负:即辜负。 韶华:美好的春光。
    【评解】    这首闺怨词,上片先从景物写起,细雨斜风,鸠燕飞翔,春已悄然来临。然后写人,幽居闺中,与心上人一帘相隔,咫尺天涯,不得相会。下片写“金钏寒,玉钗冷”,独处闺中,辜负了大好春光。幽恨满怀,即使有酒也难消解。通篇清丽宛转,幽怨缠绵。
                                     后庭花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①,雨窗和泪摇湘管②,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
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③,落花吹遍。
    【注释】   ①“一春”两句:是说一春未曾出游,想来湖上已是叶密花谢,春意阑珊。    ②湘管:用湘竹做管的毛笔。    ③琵琶怨:琵琶奏出幽怨的歌曲。
    【评解】    这首小词抒发了幽居孤凄、伤春念远之情。上片写春光虚度,独居深闺,西子湖上,该已是“翠羞红倦,春意阑珊”了。西窗握管,不禁泪洒锦笺。下片写闺中缺少知音,惟有梁燕相伴。东风不管琵琶传出的伤春相思之曲,仍然将枝头上的花儿吹落满地。通篇缠绵哀怨,凄切感人。
    金章宗                                 生查子 软金杯
    风流紫府①郎,痛饮乌纱岸。柔软九回肠,冷怯玻璃盏。 纤纤白玉葱②,分破黄
金弹。借得洞庭春③,飞上桃花面。
    【作者简介】    金章宗,名璟,世宗嫡孙,于大定二十九年嗣位,在位二十九年,《词林纪事》根据《归潜志》载:金章宗天资聪悟,诗词多有可称者。   其宫中绝句云:“五云金碧拱朝霞,阁楼峥嵘帝子家。三十六宫帘尽卷,东风无处不杨花。”其词有《软金杯》等名篇。
    【注释】  ①紫府:道家称仙人所居。这里泛指宫廷。   ②玉葱:形容美女之手。    ③洞庭春:名酒。亦名“洞庭春色”。
    【评解】    这首咏物小词,写得很有特色。上片写仙郎风流痛饮,金杯柔软可爱。下片写纤手斟酒,一杯“洞庭春”,飞上桃花面。   全词柔和细腻,曲折有致。
    吴 激                                     人月圆
    南朝①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②。旧时③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
梦,仙肌胜雪④,宫鬓堆鸦⑤。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⑥。
  【作者简介】吴激字彦高,自号东山。金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宋宰相栻之子,米芾之婿。官翰林待制。皇统(金熙宗)初,出知深州(今河北省县名)。著有《东山集》。
    【注释】   ①南朝:一称六朝,即相继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市)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伤心事,亦作“伤心地”。    ②后庭花:词曲名。   ③“旧时”三句:系化用刘禹锡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成。   ④仙肌胜雪:形容美人的肌肤比雪还白。    ⑤宫鬓堆鸦:形容宫中美人的鬓发颜色象鸦羽。故曰“堆鸦”。    ⑥“江州”三句:系融化白居易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而来。
    【评解】    此词怀古感事。作者本为宋人,盖有伤于北宋王朝之覆灭,南宋偏安江左,中原恢复无望。上片痛国家沦陷,下片悲人民流离。南朝诸代,国祚短促,相继灭亡,本属伤心之事。而统治者不以此为鉴,还在唱《后庭花》那样的靡靡之音,荒淫无度,宜其重蹈覆辙之祸。当日中州甲第,久易主人;南国佳人,香消尘梦。商女琵琶,弹不尽沦落生涯;司马衫袖,湿多少同情眼泪。盛哀之相因,古今所同慨。此词化用唐人诗句,最为突出。借前人的现成语,写自己的心里话,不独句调浑成,演唱顺口,亦且由彼及此,悟境殊深。
    【集评】    《词林纪事》据《容斋题跋》云:先公在燕山,赴北人张总侍御家集。出侍儿佐酒。中有一人,意状摧抑可怜。叩其故,乃宣和殿小宫姬也。坐客翰林直学士吴激,赋长短句纪之。闻者挥涕。    《词林纪事》引《归潜志》:彦高词集,篇数虽不多,皆精微尽善。    虽多用前人诗句,其剪裁缀点若天成,真奇作也。先人尝云,诗不宜用前人语。若夫乐章,则剪截古人语亦无害。但要能使用尔。如彦高《人月圆》,半是古人句,其思致含蕴甚远,不露圭角。
                                     诉衷情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
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①。
    【注释】    ①华颠:头上白发。
    【评解】    此词写旅途中思念家乡的急切心情。归心如箭,遂一夜无眠。启程时犹有残月,临渡时已细雨霏霏。旅途景物,略不关情,盖一心已在思量归家后光景。“童稚”两句,有“近乡情更怯”之感。
    蔡松年                                  鹧鸪天 赏荷
    秀樾①横塘十里香,水光晚色静年芳。燕支②肤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
黛远,月波长,幕云秋影照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作者简介】    金词人蔡松年字伯坚,父蔡靖,官真定判官,遂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累官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进拜右丞相。《中州乐府》云:    蔡丞相镇阳别业,有萧闲堂,自号萧闲老人,百年以来乐府,推伯坚与吴彦高,号吴蔡体。著有《萧闲公集》。
    【注释】    ①樾:树荫,道旁林荫树。    ②燕支:即胭脂。
    【评解】    周紫芝《竹坡诗话》云:金九主百一十八年间,独蔡松年丞相乐府,与吴彦高东山乐府,脍炙艺林,推为吴蔡体。本词以拟人手法,咏荷抒怀。上片写“水光晚色”,十里荷香,花如胭脂,叶似翡翠。下片写暮云秋影,月照潇湘。魂逐凌波,西风夜凉。全词意境清幽,辞语工丽。抒情细腻,婉艳多姿。
    【集评】    王若虚《滹南集诗话》:萧闲乐善堂赏荷词,“胭脂肤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世多称之,此句诚佳,然莲体实肥,不宜言瘦。予友彭子升易“腻”字,此似差胜。
    刘 著                                     鹧鸪天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①怨楼闲。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
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②。翰林③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④忍泪看。
    【注释】    ①羌管:即羌笛。西北羌族之乐器。    ②“倒流”句:夸张地写月下畅饮,酒如天河倒流入杯。    ③“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此以李白自况。    ④吴姬:泛指江南美女。
    【评解】    雪照山城,玉指生寒。一声羌笛,更引起对江南的怀念。    江南已梅开几度,而人生天涯,鬓发已斑,何堪羁旅之苦,无限怀远之情。“羌管”与“玉指”相衬,用字工巧。下片写星月之夜,痛饮浇愁,逆想如将万种幽怨诉之于诗,吴姬亦当和泪而读。与上片掩映,益增凄切。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26 07: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