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梅朵儿

[推荐] 【---传承中国文化 彰显民族精粹---】-中华国学精粹典藏---中国佛教史》

[复制链接]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在法国


  法国佛学研究侧重于大乘佛教,这与本世纪初帝俄的佛教研究是一致的。首先开辟这一领域的是伯努夫和塞纳尔特。他们部很关注佛教的梵语文献。

  伯努夫(1801—1852)在少年时代随父亲学梵文,25岁时与德国学者拉森合作,发表了《论巴利语或恒河以东的半岛圣语》论文,33岁在法兰西学院开设梵文课。他的代表作《印度佛教史导言》(1844年),主要是依据英国人霍格森在尼泊尔发现的梵文本写成,也利用了匈牙利人山陀尔·乔马·德·科罗斯(1784—1842)等人对藏文佛教资料的研究成果。山陀尔·乔马是位传奇性人物,1818年他立誓要到亚洲腹地追寻匈牙利人的根,途经5年,于1823年到达西藏地区,在一座寺庙中学习藏语及佛学,研究丹珠尔藏经,1933年被日本东京的真言宗尊为菩萨,成为佛教徒中享有如此殊荣的第一个西方人。他在布达佩斯创立雅利安弥勒教团的分部,直至70年代初。

  以往欧洲人无法接触汉文大藏经,由于法国汉学学者的努力,使他们多少有了了解。欧洲人对大乘佛教的研究,主要依据梵文佛典,并以汉、藏文本校勘,采取所谓批判抉择的方法,这也就是伯努夫等人创始的路子。伯努夫在巴黎组织了法亚协会,并将《妙法莲华经》由梵文译成法文。

  埃米尔·塞纳尔特(1847—1928)被奉为法国东方学泰斗。早年留学德国,专攻印度学,受比较语法学影响。1882年出版了《佛陀传说论》,主要依据梵文大乘经典,大胆假设,认为有关佛陀生平的传说无非是以太阳神话为基础的杜撰。此书遭到欧洲学者的严厉批评,认为佛传故事固然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历史,但全盘否定也令人难以接受。塞纳尔特的考证方法,明显地反映了法国人文科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倾向。他在比较语言学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屋释读阿育王碑铭。19世纪以来,阿育王碑铭作为印度早期佛教史的重要资料,受到欧洲学者的重视。从1837年英国人普林塞普发端,许多学者作了这方面的努力。塞纳尔特的研究成果,发表于1881—1886年间,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此外,他还参校巴利文,出版了梵本《大事》。

  塞纳尔特之后,法国佛教学界人才辈出,列维(1863—1935)尤为突出。他在31岁任法兰西学院梵文教授,以后在印度去日本游学,1913年受聘为彼得堡大学教授,曾任日法会馆会长。他的研究方法也是遵循法国佛教学研究的传统,以梵典为中心,参校汉、藏资料。1928年从日本归国,途经尼泊尔,搜集了一批尚无汉译本的梵、藏资料,其中最重要的有世亲《唯识三十颂》的安慧释。列维校勘出版了这批资料,为大乘佛教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补充了以往的局限,也引起了人们对藏文佛典的重视。此外,他还校勘了《大庄严经论》的梵本,并译为法文(1907年);又将安慧的《中边分别论释疏》梵本,交日人山口益校勘发表;

  1918年与俄国学者谢尔巴茨基合作,审校出版《俱舍论》第一卷界品,后将称友的《俱舍论释》委托获原在日本刊出;他还与高捕顺次郎等编纂佛教辞书《法宝义林》,已出版6卷。

  列维的欧洲学生中成就卓然的是比利时人普山(1869—1937),他是著名的梵文学者和佛教学者,他不满足对大乘佛教哲学的那种肤浅理解,便从梵、藏、汉文原典的整理和研究上下功夫,先后刊行了月称的《中观论释》梵本(1903—1913)和《入中观论》藏译本(1912),均收入俄国出版的《佛教文库》;在1907—1917年间,又完成了《入中观论》的法文翻译。1927年,谢尔巴茨基、1931年沙耶尔,后来还有山口益,前后对《中观论释》作了英、德、日的翻译和订正。这对推动中观学派后期思想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此外,普山在《印度文库》中还发表了调伏天著的《正理一滴论释》的藏泽校订本,1912年出版了《唯识二十论》藏译的校订本及法译本。这对瑜伽唯识学和逻辑学的研究也是一种促进。他著有《世亲和世友》一书,被认为是西方研究《俱舍论》方法论的范本。从1923到1931年,他以藏文本为底本,参照玄类和真谛译本,用功8年,完成了《俱舍论》的法文翻译;其中又依据汉、梵、巴利文等资料,详加注释。之后,又完成了汉译本《成唯识论》的法译工作;并结合梵、藏文有关资料作了注释。普山在译介北传佛教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普山的主要佛学著作还有三部:《佛学研究及资料》(1898)、《佛教教理史论》(1909)和《佛教教理及哲学》(1930)。这三部著作反映了著者本人学术思想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欧洲佛学研究的深化过程。但普山是天主教徒,在著作中流露出对东方文化的某种轻视。他认为佛教并不是以理性为本质的宗教,他的研究是从更高的哲学立场出发。他的这一态度,受到谢尔巴茨基的驳斥,后者在《佛教的涅渠概念》(1927)一书的附录中收入普山的《中观论释》部分英译,意在用作批判对象。但谢尔巴茨基往往采取新康德主义的观点考察佛教,在评价佛教哲学上,也难免有所偏颇。

  此后,巴黎法兰西学院的雷诺、戴密微、费洛赛特等,对梵、汉、藏文系统的佛教也深有研究。戴密微(1894—1979)曾任中国厦门大学教授,日本法日研究所所长,并主编荷兰出版的中国学杂志《通报》;特别利用在敦煌发现的文献,包括伯希和盗往巴黎国立图书馆的汉文写本,着重研究汉藏佛教,影响当代学界不小,所著《吐蕃僧净记》,有汉文译本。

  法国有佛教信仰流行,是本世纪20年代末期的事。美国出生的康斯坦·龙兹伯里小姐,在中国到巴黎传法的太虚影响下,于1929年建立了佛教友谊会,后改名巴黎佛教会。此会与锡兰及法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支那各国佛教徒关系较深,也是巴黎瞑想修行者的中心,具有较强的上座部特点。与英国的佛教团体成员多出身于中产阶级不同,它的领导人都来自上层显贵,如素尔波纳等。1939年出版《佛教思想》季刊。它在与欧洲的佛教团体联谊的同时,还定期举办佛事,展览佛教艺术等。

  二次大战后,法国本土的越南移民大幅度增加,其中的僧侣成立了“海外越南佛教徒联盟”,总部设在巴黎,又在巴黎附近建造灵山佛塔,成立“灵山佛教文化联合会”,出版《弘法》半月刊。在七十年代,一些日本僧人到法国教授禅法,在巴黎建造了法国禅寺;在接近比利时的边境上,建立北法禅寺;又在巴黎以南300公里处的阿瓦隆建阿瓦隆世界禅文化交流中心,拥有弟子7、8百人。据说欧洲禅协会有交纳会费的会员15000人,禅法教授中心有几十处。藏传佛教在法国也很活跃,主力是宁玛派,中心称乌金滚桑却林寺,每年招收法国和欧洲的学员,教授藏传密法。

  法国今天有佛教徒约5万人,其中一半是亚裔。

  近年来,日本日莲正宗创价学会在欧洲各国都有传教宏法活动。1975年在法国南部举行大讲习会,参加者达1500人。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在意大利和瑞士诸国


  意大利人对佛教的接触,可以回溯到13世纪马可波罗的游记。罗马教廷在16世纪开始,向东方大规模输出天主教,一些传教士带回来更多的佛教信息。从方济格·沙勿略(1506—1522)之受命东渡日本,利玛窦(1552—1610)之飘洋来华传教,陆续写了不少关于远东的游记或书信,记载了佛教的一些情况。自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百年间,约派出30批传教士,其中经由印度到尼泊尔和西藏地区的意大利教士就有71人。在本世纪50年代,L·佩特克教授将这百年中的游记和书信汇集成书并详加注解,以《新纳慕希奥——西藏和尼泊尔的传教士》为名,陆续出版。这是研究东方学的重要史料。从19世纪开始,意大利与欧洲其它国家一样,进入研究时代。

  1873年C·普尼出版了《佛陀、孔子与老子》一书,后又以论文形式发表于1916年的《东方研究杂志》上,题为《佛教对中国道教古代经典的解释》。这是意大利人企图全面了解中国三教思想的表现。1898年G·德,洛仑佐出版了《印度和古代佛教》。该书颇有影响,以后又增订重版。1907年K·E·纽曼则出版《中阿含经中佛陀的言说教导》,不久,他又以意大利文翻译出版了巴利文《中部》。至此,意大利对佛教开始了专门的探讨。

  早在1898年,P·E·帕沃里尼即出版了《佛教》,1908年出版了意大利语的《法句经》,1912年出版了包括《法句经》和《本事经》在内的《佛教伦理经典》,1903年A·科斯塔完成《佛陀及其教义》,1923年C·弗米奇发表了《为佛教辩护》,1926年被译为法文和西班牙文,弗米奇的佛教论文颇多,值得注意的还有《佛教的科学精神》,1925年L·苏阿里出版了《觉悟者——佛陀》,1928年译为德文,1933年译为法文,1935年他又写成了《乔答摩佛陀》。一般说来,这个时期的意大利学者对佛教的研究,仅限于巴利文南传佛教的范围,作传论事,都受当时资料的制约。

  在本世纪开辟意大利佛学研究新领域的是著名学者G·图齐(1894—)教授。从20到30年代初的10年中,写过29部著作,涉足的范围包括中观、唯识和因明。他曾8次到中国西藏,从那里带走大量佛教文献。作为佛学研究者,他编纂的《佛教小经典》相当重要,包括西藏和尼泊尔发现的一些梵文经典。这套丛书先后于1956和1958年出版,附有部分藏译和英泽。他对在西藏得到的《修行道次第·初次第》(相当于汉译《广释菩提心论》)的梵文本及藏译本,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所撰研究导言,被认为是总结8世纪后半期西藏佛教史的重要论文。

  从40年代末,图齐将研究重点转向藏学。1949年出版了3卷本的《西藏画卷》,第3卷是佛教唐卡(画卷)本身,前2 卷则是他写的导言和解说,表达了他对西藏佛教史的主要观点。1969年发表《曼陀罗的理论与实践》,1973年发表了《西藏和蒙古的宗教》。

  前面提到的佩特克,是图齐的著名弟子,罗马大学教授,专攻西藏史与拉达克史,所著《十八世纪初期的中原与西藏》,论述清政府与达赖喇嘛的关系。图齐的另一弟子费拉丽,译注了《智悲者卫藏圣迹记》。

  今天意大利的佛教学研究附属于罗马大学人文学部的东方学讲座。图齐曾在这里讲授有关佛教学的课程。此外,米兰、都灵、博洛尼亚等大学的梵文教授,也都开设一些有关佛教的讲座。“远东和中亚研究所”成立于1933年,1948年以来由图齐主持,出版《罗马与东方丛书》,包括一些佛教经典。它附设的夜校,教授7门东方语言,举办许多有关东方的包括佛教在内的讲座。教员大都来自罗马大学。

  总的说来,意大利佛教研究较英、法、德诸国逊色,50年代以来,藏学及对尼泊尔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对佛教的信仰活动也较薄弱。1960年,在国外佛教徒的帮助下,成立了意大利沸教协会,与奥地利净土真宗佛教会有密切关系,出版机关刊物《大乘》。

  与意大利相邻的瑞士也有佛教活动。80年代初,在日内瓦成立了净土真宗会,发起人琼·埃拉克尔,原是天主教神父,具有一定藏语和佛学知识,1973年东游日本,与净土真宗本部西本愿寺联系,得到支持。回国后组织教团,是为欧洲净土真宗会的分会,现有会员约30人,每月两次集会,举行诵经和演讲活动。另外,藏传佛教在瑞士也有活动,主要教授禅法。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在美国


  美国对佛教的研究开始较晚,而且受欧洲大陆学者的影响。1891年,哈佛大学编纂出版《东方丛书》,主持人C·R·兰曼是梵文和印度学学者,到印度搜集过一些梵文经典,回国后整理出版。他的《梵文读本》是攻佛教文献学者的入门书。《东方丛书》曾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于1950年出版了由沃仑、克拉克等教授合作译成的上座部佛典《清净道论》,1955年又发表了驻日大使、哈佛燕京研究院院长赖肖尔译出的日借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耶鲁大学埃杰顿教授在研究佛教文献学方面也颇有名,他的《佛教混合梵语——语法及辞典》是欧美研究北方佛教的重要工具书。

  今天的美国佛教研究主要是由各大学的东方学者、印度学者、汉学家、藏学家等来承担。柏克利的加州大学设置有印度及佛教逻辑学、梵语及大乘佛学、文献学、印度佛学等课程;洛杉矶的加州大学东方语言学系,开设中国佛学、印度学、梵文、藏文课;威斯康星大学南亚研究系及哈佛大学宗教系,也都有佛教课程。顺便说明,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仑比亚大学宗教系、麦克马斯特大学宗教系和多仑多大学宗教研究中心,都有对佛教的研究。

  1893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召开了一次世界宗教大会,美国的一批自由派知识分子不顾基督教传教团的反对,邀请了其它宗教的一些领袖参加,其中也包括佛教界的代表。斯里兰卡大菩提会的达摩波罗上座,代表上座部佛教在会上发表了两次演说,一是《世界受惠于佛陀》,一是《佛教与基督教》。一位研究哲学和比较宗教学的C·T·斯特劳斯由此皈依佛教,并在美国居民中发起佛教运动,由此创建了美国的大菩提会。就在这同一次宗教会议上,日本镰仓圆觉寺的主持释宗演,发表了关于禅的演说,由铃木大拙译为英文,给与会的美国人以很深的印象。

  佛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美国较西欧各国更加显著一些,主要与亚洲移民及其后裔带来的信仰习俗有关。佛教明显地进入美国社会,起自19世纪最后25年,那期间,有大批华人和日本人移居美国。美国政府在1882年严格控制移民中的华人数,1892年通过排华法案,1902年则下令禁止华人移民。但这些歧视和排华政策并不能杜绝美国社会对华人的需要,反而强化了华人在民族文化上的凝聚力。20世纪初,美国已经育了佛寺,开始形成佛教社会,而且主要限于华侨范围。其中,夏威夷成了汉语大乘佛教传进美国的桥头堡。

  19世纪末,日本加强了向夏威夷的扩张,促使日本移民大幅度增加。1887年,日本西本愿寺僧人开始在这里建寺传法。当美国颁布排外法案时,夏威夷国王的宗主权起码在形式上还存在着,华人移民依旧可以不断涌进,佛教也随之流入岛上。当达摩波罗经由夏威夷回国时,原岛上的王室后裔马丽·E·福斯特皈依了佛教,并将她的大部分财产布施给大菩提会,一部分用来修复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佛教圣迹,兴逮寺院学校,一部分资助佛教在美国的传播。

  1899年,西本愿寺的薗田宗惠登上美国大陆,首先在旧金山建寺布教。此后,佛教虽屡遭波折,最终在西海岸各大城市取得立足点,并向东部许多大城市发展。二次大战后,日美的特殊关系,使日本佛教进一步向美国传播,其中最成功的是临济禅与曹洞禅。他们在纽约建立起第一禅院和临济禅堂。“不立文字,不起分别”的认识方法,被认为是对理性境界的突破,追求与神秘实在直接契合的“禅热”,影响到精神病学、心理治疗,以至哲学,一时间东西海岸各大城市兴起了好多习禅中心。在推动美国禅法上,铃木大拙起了巨大作用。1948年在夏威夷举行的东西方哲学会议上,他再次向美国公众介绍了禅法,使禅的研究,渗透到了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各个领域,出现了一批可称作美国禅的禅门及有关著作,包括所谓颓废禅、杂烩禅、禅外禅等。到60年代,已出版的禅著作有亚米斯的《禅与美国思想》,杜默林的《现代佛教世界》,卡普洛的《禅门三柱》,弗洛姆的《心理分析与佛教禅学》、《爱的艺术》,格雷厄姆的《天主教禅》等。此外,二次大战后勃起的日莲正宗创价学会,也是美国佛教中的强大势力,其第三任会长池田大作(1928—)被西方世界认为是东方思想的代言人之一,他写有许多宣传佛教的著作,在欧洲也有影响。由于他的努力,创价学会在美国已拥有十万个家庭信徒,成为美国最大的佛教教派,总部设在加州的圣莫尼卡,出版《世界论坛》和一份日莲正宗的英文季刊。

  今天,东方几个主要信仰佛教的国家和地方,几乎都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东方几个主要信仰佛教的国家和地方,几乎都有寺院在美国。除斯里兰卡以外,中、日、韩、越诸国的佛教也相当活跃。日本佛教的净土真宗、真言宗、临济禅、曹洞禅在美国都有流传,它们在旧金山组成美国佛教协会(BCA),势力最大。70年代,越南侨民在洛杉矶建寺,成立越南佛教协会;同时创东方大学和国际禅学中心。在夏威夷的越南人则成立了夏威夷越南佛教会。韩国人在美国的佛教势力也日益兴旺,他们不但建寺弘法,且兴办佛教企业,在政界和学界都有相当势力,夏威夷也是他们的一个重要基点。中华华侨佛教总会设在重威夷,建有檀华寺和启华学校。在纽约和旧金山也设有佛教会和寺院。70年代,中国台湾僧人与越南僧人一起,在洛杉矶创立国际佛教促进会,由台湾星云任会长。80年代后期,星云在洛杉矶东南建成西来寺,成为西方第一流的中国寺庙。中国的成传佛教在美国也有相当影响,萨迦、宁玛、噶举等派都建有寺院或习禅中心,传法授徒。

  现在全美的佛教团体约有40个以上,佛徒在20至30万之间。大致说,上座部佛教集中在华盛顿、洛杉矶和加州的凯米尔,大乘佛教集中在夏威夷、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藏传佛教分布在加州和新泽西、华盛顿、马萨诸塞、科罗拉多、佛蒙特等州。这些派别和团体,程度不同地接受了基督教的某些社会和文化功能,吸取了基督教的传教方式和组织形式,因此,东方古老的传统佛教中也带上了明显的美国化倾向。由于美国社会的民族成分和文化结构的多元化性质,佛教还只是它的多种宗教信仰和文化形态的一种,远没有形成主流。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事记


公元前

  约566年 释迦牟尼生于迦毗罗卫国的王室,其堂弟提婆达多稍后出 生。

  537年 释迦牟尼出家。

  531年 释迦牟尼于菩提伽耶悟道,此后在中印度恒河流域诸国传道。

  486年 释迦牟尼于拘尸那迦城附近裟罗林中入灭。

  约487年 佛教第一次结集在印度王舍城举行,经律成型,但无文字记载。

  约387年后 佛教第二次结集在印度吠舍厘城举行。开始分裂为“上座”(长老)和“大众”(多数)两部。

  250年左右 阿育王晚年皈依佛教,并派使团向四邻传播“正法”。南传佛教第三次结集在印度华氏城举行。之后摩哂陀到师子国传教。末阐提到罽宾和犍陀罗传教等。

  3世纪 上座部和大众部继续分裂为18部(或20部)。3世纪中叶斯里兰卡建成大寺,后成为南传佛教中心。

  2世纪 佛教传进大夏,希腊人国家舍竭王弥兰陀向罽宾比丘那先问 法。

  29年 斯里兰卡为摩诃帝沙长老建无畏山寺,以大乘倾向与大寺派对立。

  2年 大月氏使臣口授浮屠经给西汉博士弟子,是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之始。

公元后

  约公元初 暹罗中部有佛教流行。

  65年 年东汉楚王英祀浮屠,供养伊蒲塞、桑门。

  约1世纪 案达罗出现“方广部”,主“大空”,并传入斯里兰卡无畏山派。

  147年 安息人安世高来洛阳传译《安般守意》等小乘经典。

  1世纪中叶 大月氏贵霜王朝,扶植佛教。

  166年 汉桓帝于宫中祀浮屠。襄楷上疏述浮屠之旨。

  167年 月氏人支娄迦谶来洛阳传译《道行般若》等大乘佛籍。

  180年 后汉末交州士燮任太守,儒佛道活跃。牟子在此著《理惑论》。摩罗耆域、康僧会、支疆粱等在此译经。

  2世纪 贵霜王朝迦色腻迦王支持佛教发展,结集《大毗婆沙论》。

  222年 月氏后裔支谦在建业译《维摩诘经》等大乘经典十数部。

  247年 康居裔康僧会到建业译经弘法,孙权为其建“建初寺”,为江南有寺之始。

  260年 朱士行西行至于阗,求得《放光般若经》胡本,为中国内地僧人西行术法之始。

  263年 月氏裔竺法护来往于敦煌、长安之间,47年 中译《法华》等150余部。

  约3世纪 南天竺龙树及其弟子师子国提婆,创大乘中观派。案达罗增长女王提倡佛教。

  310年 西域僧佛图澄来洛阳,后为石赵所尊,开中国佛教神异一途。

  334年 斯里兰卡大军王即位,倡导大乘中观派的祇多林寺派开始形成。

  362年 斯里兰卡室利·弥迦婆拉王即位,支持无畏山派,由印度羯陵伽国迎来佛牙。佛牙出行成了其全民节日。

  365年 道安由河北至襄阳弘扬般若学。

  366年 支道林卒。他以佛解《庄》,号为“支理”。

  372—374年 前秦苻坚遣僧顺道到高句丽赠佛像、经文;隔年僧阿道亦到高句丽传教,高句丽分别为其建肖门寺和伊弗兰寺。是朝鲜佛教之始。

  379年 前秦苻坚俘道安至长安,译介阿毗昙。

  381—416年 晋僧慧远由襄阳至庐山定居至死。著《沙门不敬王者论》等,奠定了中国佛教政治伦理学基础。

  384年 东晋胡僧摩罗难陀到百济,在汉山州建寺度僧。

  386—409年 法果以魏道武帝“即是当今如来”,倡沙门敬王者。

  399年 后秦僧法显为西行求律,自长安出发。

  400年 法显西游至于阗。于阗盛行大乘佛教,瞿摩帝寺有僧3千。乌苌国佛法甚盛。犍陀卫多小乘学。

  401年 后秦姚兴迎鸠摩罗什到长安,传译中观派经论,集沙门5千余人。

  404年 东晋僧智猛等15人西行求法。 405年法显至摩揭陀国华氏城。此城崇奉大乘。迦毗罗卫荒疏,仅有僧众民户数十家。舍卫城调达僧众相对集中。

  410年 法显抵师子国,时无畏山寺有僧5千人,大寺3千,丈提寺2千。

  412年 法显观察耶婆提(爪哇)国盛行婆罗门。佛法不足言。

  413年 法显由师子国经南洋群岛回至建康,述其见闻为《佛国记》。鸠摩罗什去世,共译经35部,294卷。

  414年 后秦僧肇卒。所著《肇论》,为两晋般若学之代表作。

  420年 法勇与道猛等25人至中天竺求法。

  424年 智猛求法回到凉州译经。罽宾僧求那跋摩停于阇婆国,王与王母归依佛教。

  429年 迦毗罗卫僧佛驮跋陀罗卒于东晋建业。译有《大般泥洹》、《华严》等经。

  433年 北凉昙无谶被沮渠蒙逊所诛。译有《大般涅槃》、《大集》等经。师子国尼铁萨罗到宋建业传授戒律。

  435年 晋宋之际竺道生卒。他以倡导阐提亦有佛性著名。中天竺求那跋陀罗自师子国来南朝宋,译出《楞伽经》等佛典多部。

  446年 魏太武帝勅令毁佛,佛史称“太武法难”。

  5世纪上半叶 富娄沙富罗国无着及其弟世亲创大乘瑜伽行派。约5世纪骠国有上座部佛法流行。

  452年 北魏文成帝下诏重振佛教。

  460年 北魏于平城西动工开凿石窟,是为云岗石窟。

  467年 北魏献文帝在平城起永宁寺,天下第一。

  5世纪下半叶 新罗由高句丽沙门墨胡子(或我道)传入佛教。

  500年 北魏宣武帝于洛阳开凿石窟,后发展为龙门石窟群。

  508年 北印菩提流支等来洛阳。译《十地经论》等30部,101卷。

  518年 北魏胡太后派比丘宋云、惠生等西行,历时4年。乾陀罗嚈哒王室不信佛教,乌苌国王素食长斋。狼牙修国遣使入梁,称颂“三宝”。

  522年 中国司马达止(或作司马达)至大和国建佛堂,为佛教“私传”入日本之始。

  534年 洛阳永宁寺为火所烧。波斯僧菩提达摩此前来洛阳。盘盘国此前多次遣使至梁,送舍利、画塔、菩提树叶等。

  538年 (一说552)百济王遣使至日本,献佛像、经论,为佛教“公传”日本之始。

  541年 百济遣使朝梁,求有关《涅槃》之义疏。

  542年 昙鸾卒。曾在东魏开拓净土信仰。

  546年 西天竺僧真谛由扶南入梁。此前,扶南诸王即已归依“三宝”。

  6世纪上半叶 印度安慧发展唯识古学,陈那创唯识令学。新罗法兴王(516—539在位)支持佛教发展,于京城庆州建兴轮等七寺。

  557年 新罗僧圆光至南朝陈,从僧旻门徒学《成实》、《涅槃》等。

  6世纪中叶 新罗真兴王(540—575在位)崇佛,派使入梁迎舍利和佛经,仿效北朝设僧官制,倡佛教护国。

  569年 真谛卒于广州。译籍49部,142卷,自撰义疏19部,134卷。

  574年 北周武帝废佛,还俗僧道200余万。

  577年 北周武帝灭北齐,没收齐境寺庙4万所,还俗僧众300万。慧思卒。

  580年 天竺毗尼多流支(汉名灭喜)到交州,创灭喜派禅宗。

  581年 隋文帝即位,诏令恢复佛教。

  589年 新罗圆光到隋京讲习《摄论》。此后回国,参与军政大事。

  593年 日本推古朝圣德太子摄政,诏令兴隆“三宝”。

  594年 隋信行卒。信行为隋代三阶教创始人。

  597年 隋智?卒。曾为隋晋王杨广投菩萨戒。天台宗创始人。

  6世纪下半叶 高句丽大丞相王高德遣僧至北齐,询问佛教,昭玄统法上作答。600年百济王创王兴寺,度僧50人。

  601—604年 隋大将军刘方攻陷林邑首都陀罗补罗,获佛经500余夹。

  605年 隋静琬发起在幽州房山石刻《大藏经》。

  616年 真腊遣使来隋,多奉佛教。

  617年 新罗僧元晓生。为新罗华严宗(海东宗)创始者之一。

  621年 唐太史令傅奕上表斥佛,请求罢废。释法琳上疏申辩。

  623年 隋唐三论宗创始人吉藏卒,选著《三论玄义》等。

  625年 唐高祖诏叙三教先后:先老,次孔,后释。吉藏弟子高丽僧惠灌到日本,创日本三论宗,成实学同时传入。新罗僧义湘生。后入唐求佛,师事智俨。

  628年 新罗僧圆测到唐长安游学。后从玄樊学唯识法相。

  629年 唐僧玄奘西行求法,发自长安。观音自乾竺率杨法律等到大理传播密印,创滇密阿阇梨教。

  658年 新罗僧慈藏等入唐学法。

  639年 法琳以攻击老子,讪谤皇宗罪被流放。

  640年 印度戒日王会晤玄奘,次年遣使至唐,唐太宗亦遣使抚慰。

  641年 唐太宗临弘福寺,自称菩萨戒弟子,“归依三宝”。唐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赞干布,传内地佛教于西藏。此前尼泊尔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带去尼泊尔佛教信仰。

  642年(或641) 印度戒日王、童子王召开曲女法会,玄奘立论成功。643年李义表、王玄策使西域,至摩揭陀国。新罗僧慈藏回国,任“大国统”,发展佛教;推行唐代衣冠、正朔。

  645年 唐玄奘回到长安。日本孝德天皇下诏兴隆佛教,任命十师。

  647年 王玄策再度出使印度。戒日王卒。李义表自西域还,奏称东天竺童子王请译《老子》,玄奘受命翻译。

  648年 唐太宗诏天下诸寺度僧。王玄策携印僧那逻迩婆婆寐进京。

  656年 唐高宗敕中天竺沙门那提住昆仑诸国采异药。那提经长安到真腊,传密法。

  657年 唐禅师法融卒。法融是牛头禅系的创始者。

  664年 玄奘卒。所译经论75部,1335卷,撰《大唐西域记》。被奉为法相宗始祖。

  665年 唐高宗命玄照住迦湿弥罗取长年婆罗门。

  667年 唐道宣卒。被奉为律宗南山系创始人,撰《续高僧传》等。

  670—741年 室利佛逝王曷蜜多遣使入唐献“僧祇女”。

  671年 唐义净西游求法,自广州出发,至室利佛逝居6个月。

  674年 弘忍卒。被奉为禅宗五祖。其门徒散布全国,竞建禅地。

  677年 新罗僧义湘由唐回国,开演华严宗旨,为海东华严宗初祖。

  681年 唐僧善导卒。以弘扬净土,擅长造像著称。

  682年 唐僧窥基卒。发挥玄奖所传法相唯识宗旨,助编《成唯识论》,造《因明大疏》等撰述43种。为法相宗(慈恩宗)的实际创抬者。

  687年 义净由印度回至室利佛逝,居留6年。

  689年 唐沙门表上《大云经》,武则天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

  692年 武则天派军收复西域四镇,发使于阗,求访80卷本《华严经》梵本和实叉难陀回京。圆测弟子新罗道证由唐回国。道证弟子太贤被奉为新罗瑜伽宗始租。

  696年 新罗僧圆测卒于洛阳。创法相宗西明寺系。

  699年 武则天诏令法藏在洛阳佛授记寺讲华严。

  700年 日僧道昭卒。曾来唐师事玄奘,回国后创日本法相宗,称“南寺传”。

  705年 神秀卒。号称“三帝国师”,禅宗北宗领袖。

  710年 唐于阗僧实叉难陀卒于长安。主译《华严经》80卷本。唐金城公主下嫁墀德祖赞,赞助王室提倡佛教。

  712年 唐僧法藏卒。华严宗创始人。著《华严经探玄记》等百余卷。

  713年 慧能卒。被奉为禅宗南宗始祖,追认为禅宗六祖,记其所说法为《坛经》。义净卒,译钞经典与著述《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等61部,239卷。

  727年 南印菩提流支卒于长安。编泽《大宝积经》120卷。唐僧一行卒,密宗创始人之一,撰《大日经疏》;著名天文学家,创《大行历》。新罗旅行僧慧超,回到唐安西大都护府,著《往五天竺传》。

  735年 中印善无畏卒于洛阳。

  716年 由陆路来长安,为中国密宗创始人之一,译有《大日经》等。

  736年 唐玄宗为《金刚经》作注,颁行天下。

  740年 日本圣武天皇发愿兴建东大寺,称“总国分寺”,地方建“国分寺”。

  741年 唐玄宗诏令南印金刚智与师子国不空回国,金刚智卒于归国途中,译《金刚顶》等经,为中国密宗创始人之一。不空经诃陵国回师子国学密法。

  742年 高丽僧审详卒于日本。曾从唐法藏学华严教义,为日本华严宗初祖。

  746年 日僧玄昉卒。曾入唐随智周学慈恩宗,为日本法相宗第四传,或称“北寺传”,曾任日本僧正。不空由师子国到长安。

  749年 日僧行基卒。创佛教慈善事业,曾任大僧正职。

  753年 唐鉴真东渡日本成功。哥舒翰奏请不空至武威传密教。

  754年 鉴真在日本平城(奈良)东大专传授戒法。

  755年 赤松德赞即位,苯教贵族辅政,发动禁佛事件。

  759年 日本在奈良为鉴真建唐招提寺。

  760年 神会卒。以定北宗传承是“旁”,法门是“渐”而闻名于世。

  761年 赤松德赞废禁佛令,恢复译经。

  763年 唐鉴真卒于日本。传戒律和天台教义。印僧寂护破邀入藏。约

  767年 乌仗那莲华生入藏,传播密教。

  772年 日僧道镜卒。曾任“太政大臣禅师”、“法王”等职。

  774年 不空卒。译述110部,143卷。

  775年 夏连特拉王朝在马来半岛洛坤建“三圣庙”。

  779年 西藏桑耶寺建成,举行“桑耶大誓”。

  781年 唐德余应赤松德赞之请,派僧良琇、文素去吐蕃讲经。诃陵国僧辩弘来长安求授胎藏毗卢遮那大法。

  782年 唐僧湛然卒。被尊为中国天台宗九祖,日本天台宗的中国始祖。撰《金刚錍》等。

  788年 唐僧道一卒。号“马祖”,为禅宗南宗南岳一系的实际创始人,后人辑有《道一语录》等。

  788—805年 骠国王遣弟入唐,献佛乐十曲。

  790年 唐僧希迁卒。号“石头”,为禅宗南宗青原一系的实际创始人,撰《参同契》。

  8世纪下半叶 莲花生从西藏到不丹传教。

  792年 敦煌禅师摩诃衍奉蕃王诏,到拉萨传禅,王妃没卢氏等从其受戒为尼。

  704年 摩诃僧禅师与密教法师莲花戒辩论失败。

  800年 左右夏连特拉王朝在中爪哇建婆罗浮屠。

  804年 日僧最澄、空海等入唐。

  805年 唐僧惠果卒,曾为不空弟子,密宗大师。最澄在唐学天台、密宗和禅宗等回国,创日本天台宗。

  806年 日僧空海回国,创日本真言宗。在唐曾从惠果学密宗。

  814年 唐僧怀海卒,号“百丈”,制《禅门规式》,规定禅众劳动的“普请”制。

  815年 吐蕃热巴巾即位,崇佛,与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合称西藏“三大法王”。

  819年 唐宪宗敕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韩愈作《谏迎佛骨表》,被流放。

  820年 唐僧无言通任安南创无言通禅派(观壁派)。

  822年 日僧最澄卒。曾发动与奈良佛教的争论。

  835年 日僧空海卒。曾创“综艺种智院”。

  838年 唐僧澄观卒。释疏《华严经》等400余卷。吐蕃达磨即赞普位,开始灭佛。佛史称此前西藏佛教为“前弘期”。日僧空也传净土宗于京都。

  840年 赞陀崛多自摩揭陀至南诏传阿阇梨教。

  841年 唐僧宗密卒。华严宗和禅宗大师,倡“禅教一致”,疏注《圆觉经》等多种。

  842年 达磨为佛僧所杀,吐蕃王朝分裂。

  845年 唐武宗灭佛达到高潮。佛史称“会昌法难”。

  847年 日僧圆仁入唐返国,传法华忏法与密教,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

  849年 缅甸蒲甘王朝建立,盛行密教,即阿利教。

  853年 唐沩山禅师灵祐卒。禅宗沩仰宗创始人之一。

  858年 新罗僧顺之入唐,回国后传沩仰禅法。

  867年 唐禅师义玄卒。创禅宗临济宗。

  869年 唐禅师洞山良价卒。禅宗曹洞宗创始人之一。

  833年 唐仰山禅师慧寂卒。禅宗沩仰宗创始人之一。

  9世纪 新罗入唐僧道义、洪陟、智洗、惠哲、玄昱、无染、梵日、道允、利严先后创立迦智山、实相山、曦阳山、桐里山、凤林山、圣住山、阇崛山、师子山、须弥山等禅派,号称“禅门九山”。

  901年 唐僧曹山本寂卒。曹洞宗创始人之一。

  936年 王氏高丽统一朝鲜半岛,王建奉佛建寺,以佛教为国教。

  947年 吴越钱俶提倡三教合一。辽建国,推行佛教。

  949年 五代禅师文偃卒。继承其师义存,创禅宗云门宗。

  955年 周世宗诏令限制佛教。958年五代僧清凉文益卒。继承其师桂琛创禅宗法眼宗。

  971年 宋太祖令高品等,到益州开雕第一部汉文《大藏经》。

  975年 鲁梅等回卫藏,推动佛教的恢复与发展,史称“下路弘法”,为“后弘期”开始。

  980年 越南灭喜派第十代弟子法顺,助黎朝建国。著《菩萨忏悔文》。

  982年 宋太宗建国家译经院。

  983年 宋僧法遇由印度至三佛齐。

  989年 高丽王派僧入宋取雕印《大藏经》,后以此为主要依据,雕印高丽《大藏经》、《续藏经》。

  1003年 三佛齐王请宋帝为其所建寺题额。此后东印阿底峡在三佛齐师事名僧法称。

  1017年 日僧源信卒。传净土宗,著《往生要集》。

  1042年 阿底峡被邀至西藏古格,译经传密法。

  1044年 缅甸蒲甘王朝废阿利教,扶植上座部,译佛典为缅文,造瑞寿宫塔。

  1049年 杨歧方会卒。所创禅法为杨歧宗。

  1054年 阿底峡卒于卫藏。所传佛教称“上路弘法”。

  约1055年 雕印《契丹藏》。

  1055年 西藏仁钦桑布卒。所译密经称《新密咒》,受谿卡封地,为谿卡制之始。斯里兰卡维阇耶跋护王即位,向缅甸延请上座部长老,重振佛教。

  1057年 阿底峡弟子仲敦巴建热振寺,创西藏噶当派。

  1067年 缅甸蒲甘王阿奴律特派传戒使团,助斯里兰卡重建上座部僧伽。

  1068年 宋卖牒敛财,后成惯例。

  1069年 宋僧草堂被俘至河内,创越南禅宗草堂派。

  1071年 来废译经院。

  1073年 西藏昆·贡却杰布建萨迦寺,创萨迦派。

  1074年 西藏素尔穹卒,濯浦巴生,与其祖素尔波且称“三素尔”,创宁玛派教法。

  1084年 蒲甘王江喜陀即位,崇佛,建阿难陀塔,搜集并整理巴利文经典。

  1086年 高丽僧义天入宋。回国后高丽宣宗为其建国清寺。

  11世纪 藏传佛教宁玛、噶当等派相继传入尼泊尔。

  11世纪下半叶 上座部佛教从缅甸传入西双版纳,形成润派佛教,另传入德宏州,形成摆庄派佛教。

  1121年 杭州沙门孔清觉卒。所创白云宗曾数遭严禁。西藏琼波南交巴在香地创香巴噶举派。达波拉杰建岗波寺,创达波噶举派。

  1133年 来僧茅子元创白莲宗。

  1140年 西夏仁宗即位,在大度民寺举行法会,诵读藏、汉文佛经。

  1150年 柬埔寨基本完成吴哥石窟。

  1153年 西藏建纳唐寺,后为印经院。斯里兰卡帕拉卡马·巴护王即位,扶植佛教,以大寺为中心统一戒律,结集巴利文和僧伽罗文三藏及注疏。比丘尼寺团消失。

  1158年 西藏建帕木竹丹萨替寺,创帕竹噶举派。

  1160年 西藏建拔绒日沃旦寺,创拔绒噶举派。

  1167年 西藏建雪寺,创玛尔瓦噶举派。

  1168年 日僧荣西入宋,巡礼天台山。

  1171年 西藏建绰浦寺,创绰浦噶举派。

  1173年 西藏建蔡巴寺,创蔡巴噶举派。

  1175年 宋孝宗建“护国金光明道场”,僧人高唱“保国护圣,国请万年”。

  1179年 西藏建止贡寺,创止贡噶举派。

  1180年 西藏建达垅寺,创达垅噶举派。缅甸僧乌多罗耆婆率弟子车波多等至锡兰参学上座部佛教。

  1181年 柬埔寨阇耶跋摩七世即位,定观音为高棉保护神,派王子向斯里兰卡求上座法。

  1187年 西藏建粗朴寺,创噶玛噶举派。

  1190年 缅甸僧车波多回国,创大寺派。此前的缅甸上座系称为前宗。

  1191年 柬埔寨阇耶跋摩七世为观音建帕甘寺,观音像以其父为原型,此前建塔荣寺,奉其母为佛母。荣西二次入宋回国,传黄龙派禅法,创日本临济宗。

  1206年 成吉思汗驻兵青海,致书西藏萨迦派“三祖”,表示皈依佛教。

  1207年 日本禁止源空之专修念佛宗。

  1210年 高丽名僧知讷卒。创高丽曹溪宗。

  1215年 日僧荣西卒。著《兴禅护国论》等。

  1223年 日僧道元入宋,受曹洞宗禅法。

  1225年 越南陈太宗曾向中国临济宗天封禅师参学。

  1237年 高丽王开始再雕佛经《高丽藏》。

  1240 年 蒙古达尔汗台吉多达那布领兵达藏北热振寺一带,建议西凉王阔端与萨迦派通好。

  1246年 宋僧道隆赴日,创日本临济宗大觉派。

  1247年 西藏萨迦派萨班与阔端会晤,议定西藏归顺蒙古,萨迦派取得西藏领导地位。

  1253年 日僧日莲归依《法华》。日僧道元卒。创日本曹洞宗,著《正法眼藏》等。

  1260年 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日莲著《立正安国论》,后遭流放。

  1262年 日僧亲鸾卒。继承源空创净土真宗。

  1264年 元忽必烈在中央设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及西藏地方事务,命八思巴国师兼领总制院事。

  1269年 八思巴制蒙古新宇成功。受封为“大宝法王”,统领天下释教。

  1271年 斯里兰卡维阇耶巴护四世即位,护持佛教,被尊为“菩萨”。

  1275年 泰国拉马甘亨王鼓励佛教,强化与斯里兰卡佛教的联系。

  1277年 云南有傣文贝叶经出现。

  1280年 日僧辨圆卒。曾入宋学禅,回国后创临济宗东福寺派。

  1282年 日莲卒。创日莲法华宗。

  1286年 宋僧祖元卒于日本。创日本临济宗圆觉寺派。

  1289年 日僧一遍卒。创时宗。

  1293年 越南陈仁宗禅位,出家修禅,创禅宗竹林派。

  1298年 日僧觉心卒。曾入宋学杨歧系禅,回国后创临济宗法灯派。

  13—14世纪 高丽忠烈王(1275—1308在位),开始崇儒抑佛。

  1314年 越南陈英宗禅位,从僧法螺铸像、印经等。

  1317年 泰国卢泰即位,后被佛徒尊为“法王”。

  1350年前后 西藏隆钦然绛巴到不丹传教,建塔尔巴林,成为不丹宁玛派活动中心。不丹又将宁玛派传进尼泊尔。

  1353年 老挝法昂建南掌国,由吴哥引进南传上座部。

  1354年 西藏帕竹地方政权建立,萨迦派政治失势。

  1358年 高丽僧慧勤至中国参临济宗禅。

  1361年 泰国王孙吕泰放弃王位出家。同年迎来斯里兰卡使臣,上座部大寺系成为阿瑜陀王朝国教。

  1364年 西藏佛教史学家布顿卒。夏鲁派创始人,著有《善逝教法史》等。

  1373年前 元帝师喃迦巴藏卜入朝,明帝赐“炽盛佛宝国师”称号。

  1374年 西藏公哥监藏巴藏卜入朝,明帝授帝师。

  1382年 明廷将寺院分禅、讲、教三类,僧众分别专业。诏令禁止寺田买卖。

  1394年 明廷发布新的佛教“榜册”,规定僧侣不得从事俗务。

  1401年 朝鲜太宗即位,宣布限佛,废王师、国师制度。

  1403年 明廷迎西藏喇嘛哈立麻来京,封“大宝法王”。遣使入藏邀宗喀巴,宗喀巴派弟子释迦智来京,封“大慈法王”,任成祖、宣宗两代国师。

  1406年 明廷封帕竹首领扎巴坚赞为“阐化王”。

  1407年 明廷封噶举派得银协巴为“大宝法王”。

  1409年 亲喀巴建甘丹寺,创格鲁派。

  1413年 明廷封萨迦派昆泽思巴为“大乘法王”。

  1415年 宗喀巴派弟子释迦也失赴京朝贡,明廷封为“西天佛子大国师”。

  1419年 朝鲜世宗即位,宣布儒教为国教,合并佛教诸派为禅、教二宗。

  1420年 明成祖为《法华》作序,撰《神僧传》。

  1434年 明廷封释迦也失为“大慈法王”。

  1453年 缅甸勃固信修浮女王即位,以黄金饰瑞寿宫塔,增建附属僧院。

  1458年 泰国戴莱洛迦纳王铸佛像五百尊。

  1460年 越南后黎朝圣宗即位,禁止新建寺庙和扩大寺院地产,沙汰僧众。

  1475年 缅甸勃固达磨悉提王遣使锡兰学法,并以大寺派统一全国佛教,形成罗曼耶派。

  1500年 越南后黎朝令佛教只许在庶民间信奉。

  1548年 老挝塞塔提腊即王位,迎来玉佛像,在万象造大舍利塔(塔銮)。

  1560年 青海湟中建衮本坚巴林寺,后改建为塔尔寺。

  1569年 缅甸金莲公主下嫁云南第十九代宜慰使刀应勐,带来佛经佛像。

  1578年 西藏索南嘉措与蒙古俺答汗在青海会晤,互赠尊号,黄教传入蒙古地区。

  1582年 日本武将织田信长卒。曾攻破天台宗据点比叡山,与一向宗(净土真宗)的僧兵作战11年。

  1588年 日丰臣秀古今没收僧人武器。

  1592年 锡兰维摩罗达磨苏里耶王延请缅甸上座部传教。朝鲜休静募僧兵抗日卫国,促进曹洞宗发展,形成松云、鞭羊、逍遥、静观四派;另有觉性在卫国中立功,创觉性禅派。日僧顕如卒,曾建立真宗武装集团与织田对抗。十六世纪老挝维苏纳腊王造维苏寺,译佛教三藏为老挝文。

  1602年 四世达赖云丹嘉措由蒙古军队护送进藏学经、坐床。

  1603年 明僧紫柏真可卒,曾发起雕刻大藏经《嘉兴藏》。

  1604年 越南在顺化建大乘天姥寺,佛教复兴。

  1615年 明僧云栖祩宏卒,主教、禅并重,三教合一,以净土为归宿。藏巴汗派多罗那它去漠北库伦传教。

  1618年 藏巴汗建第悉藏巴政权,压制黄教。

  1623年 明僧憨山德清卒,倡禅净合一,主儒释道各有专业。

  1633年 日临济宗僧崇传卒,曾任幕府僧录司。

  1637年 老挝苏里亚旺萨王即位,佛教全盛。

  1642年 固始汗率军灭第悉藏巴政权,确立黄教优势。达赖、班禅与固始汗派使赴盛京求清廷支持。

  1643年 日天台宗僧天海卒,曾为幕府制定管制寺僧制度,经营家康祖庙。

  1648年 越南贤王阮福濒即位,佛教繁盛。清僧来传临济宗,后创原诏禅派。

  1649年 一世哲布尊丹巴进藏学经,改信黄教。

  1652年 清帝邀五世达赖进京,为其建黄教寺庙;次年赐封号。赐固始汗领有西藏封地。

  1655年 明、清僧蕅益智旭卒,编有《阅藏知津》,与祩宏、真可、德清并称“四大高僧”。

  1673年 明僧隆琦卒于日本,创日本黄蘗宗。

  1688年 哲布尊丹巴率喀尔喀部归清。

  1691年 清廷封章嘉喇嘛为“呼图克图”,总管内蒙古佛教。

  1693年 西藏布达拉宫完工。

  17世纪末 藏传佛教传入东布里亚特。

  1711年 越南水月通觉卒,曾到中国参一句智教,为越南曹洞宗始祖,号水月派。

  1713年 清廷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20年 清廷派兵护送七世达赖入藏,平定战乱。

  1733年 越南僧麟角卒,创莲宗派;其弟子杜多奉命到广州参学取经,号“两国和尚”。

  1736年前后 《龙藏》雕印完工;又译成满文,与由藏译为藏文的大藏经同时雕印。

  1743年 越南了观卒。曾直承中国临济宗,于顺化创了观禅派。

  1744年 清将北京雍和宫改为喇嘛寺庙。

  1750年 锡兰吉提希里·罗阇辛哈王再次从暹罗邀请上座部长老,创暹罗派。

  1751年 清廷废西藏第巴执政制,始设噶厦,归达赖领导。诏令七世达赖掌管西藏地方政权。

  1778年 泰国达信王征服万象,迎回著名玉佛供养。

  1781年 缅甸孟云王即位,宣布“全衣派”合法,结束了其与“袒肩派”75年的争论。

  1782年 泰国拉玛一世即位,整顿僧伽,校订三藏佛经。

  1788年 英皇家亚洲学会成立,扶植对巴利文和梵文的研究。

  1802年 斯里兰卡佛徒到缅甸参加僧团,回国后组成缅甸派。

  1848年 越南宝山奇香和段明媛等组织宝山奇香教,提倡无寺无僧及四思教义。

  1851年 泰国拉玛四世即蒙固王位,创立法宗派,与传统的太宗派同为泰国的两大派别。

  1868年 日明治天皇颁布“神佛分离令”,宣布神道教脱离佛教独立,排佛毁释运动激化。

  1871年 缅曼同王在曼德勒召开南传佛教史上第五次结集。

  1872年 日本设教部省,公布“敬神爱国”“奉戴皇上”等“三条教则”。岛地默雷等去欧洲考察,提出“三条教则批判”。

  1875年 英驻锡兰总督秘书奇尔德斯完成《巴利语词典》。德裔英人马克斯·缪勒开始主编出版《东方圣书》。

  1880年 美奥尔考特等在斯里兰卡受佛教五戒,设立佛教神智学会。

  1881年 李斯·戴维斯创立巴利圣典学会,翻译出版巴利语三藏。

  1884年 S·比尔出版《大唐西域记》英译本。4年后又译出《慈恩法师传》。

  1887年 日本西本愿寺僧在夏威夷建寺弘法。

  1891年 被称为斯里兰卡佛教复兴之父的达磨波罗发起“摩诃菩提会”。哈佛大学编纂出版《东方丛书》,主持人c·R·兰曼。

  1893年 在芝加哥召开世界宗教大会,达摩波罗向美国介绍上座部佛教。

  1897年 德国赫尔曼·奥登堡在俄国科学院主持出版《佛教文库》。形成佛教研究中的维也纳学派。

  1899年 日本西本愿寺的薗田宗惠在旧金山建寺布教。

  1900年 前沙俄瓦西里也夫著《佛教及其教义、历史和文献》等。

  1901年 中国杨文会创金陵刻经处,开办佛学研究会。僧太虚与陈元白、章太炎等创“觉社”。

  1902年 英阿兰·贝纳皈依佛教。在仰光建立国际佛教协会。

  1903年 德国成立第一个佛教传教协会。

  1905年 日本吞并朝鲜,佛教受日本控制。朝鲜曹溪宗逐渐分独身僧派与娶妻僧派。

  1906年 缅僧人创立佛教青年会。英佛徒杰克逊等筹建英国佛教协会。

  1907年 在伦敦成立大不列颠爱尔兰佛教协会,李斯·戴维斯任会长。

  1908年 杨文会在南京成立祇洹精舍。

  1911年 日禅僧内山愚童卒,著《入狱纪念·无政府共产》。真宗高本显明著《我是社会主义》。召开“大日本佛教大会”,推行“王法为本,镇护国家”的纲领。

  1921年 德卡尔·塞登斯和乔克·格林创建“德国佛教社团”。

  1924年 伦敦神智学会组织部会,汉弗莱任会长。德国医生保罗·达尔克在柏林建立“佛教徒之家”,侧重习禅。

  1925年 英成立大菩提会伦敦分会,出版《英国沸教徒》(《法轮》)。

  1927年 日本南条文雄卒。他是近代第一个向西方世界传播大乘佛教的东方学者。

  1928年 苏谢巴尔斯基主持苏科学院佛教文化研究所,著《佛教逻辑》寺。

  1929年 康斯坦·尤兹伯在巴黎建立“佛教友谊会”,后改名为“巴黎佛教学会”。

  1930年 日本牧口常三郎创立创价教育学会。

  1930年 以后缅甸佛教青年会改组为缅甸人民联合会,开展反英斗争。

  1931年 越南在西贡成立佛教研究联盟。

  1932年 顺化成立越南佛教会。泰国宪法规定上座部佛教为国教。

  1933年 日本东京真言宗尊匈牙利山陀尔·乔马(1784—1842)为“菩萨”。乔马曾在布达佩斯创雅利安弥勒教团分部。

  1935年 德国佛教社团易名为“老佛教徒(上座部)社团”。

  1936年 大菩提会和部会在伦敦召开世界信仰会议。

  1938年 日本立正佼成会成立。

  1939年 越南安江省和好地方出现和好教。

  1945年 中、日、泰、缅、斯等国僧人在伦敦聚会,达成“世界佛教徒协议”。

  1948年 日本铃木大拙在东西方哲学会议上向美国公众介绍禅法。A·兰特夫人在伦敦立佛教精舍协会,出版《西方佛教》。

  1950年 斯里兰卡学者马拉拉色拉克发起“世界佛教徒联谊会”。

  1951年 越南成立联合北、中、南三地佛教组织的越南佛教救国会。

  1952年 西德佛教各团体联合建立“德国佛教社团”,不久分裂。

  1954年 柬埔寨,创建西哈努克佛教大学,成立金边佛教研究所。

  1954—56年 斯里兰卡举行南传佛教第六次结集,向西方译介佛典。

  1955年 “德国佛教协会”成立,1958年易名“德国佛教联合会”。

  1959年 老挝颁布“僧伽法令”。

  1960年 锡兰班达拉奈克夫人支持发展佛教学校,在农村建立佛教保护会。日本池田大作任“创价学会”会长。意大利佛教协会成立。

  1961年 缅甸宪法规定佛教为国教;次年取消,宣布宗教信仰自由。

  1963年 越南广德等六僧尼自焚,抗议美吴集团暴行。

  1970年 南朝鲜曹溪宗娶妻派,另立太古宗。耶稣会神父埃纳尔·拉萨尔在日本东京建立基督教习禅中心。

  70年代 越南侨民在洛杉矶建寺,成立越南佛教协会。中国台湾僧人与越南僧人在洛杉矶创国际佛教促进会。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索引


一、地名寺名

  二画

  十住寺 258

  十塔寺院 603

  八帮寺 468

  八蚌寺 435

  丁朝 600

  乃囊寺 434

  三画

  大夏 48、59

  大寺 234、582

  大召 461

  大夫国 121

  大云寺 282、283、376

  大理国 348

  大昭寺 336、338、461

  大明寺 386

  大月氏 48

  大食国 230

  大德寺 557

  大兴寺 375

  大安寺 372、383、386

  大觉寺 231

  大荐福寺 325

  大乾元寺 506

  大华严寺 301

  大舍利寺 592

  大舍利塔 599

  大契丹国 499

  大小勃律国 230、255

  三佛齐 360

  万寿寺 560

  万安寺 506

  万福寺 567

  于阗 48、50、59、194

  小昭寺 336、337

  马克兰 228

  马其顿 147

  马卡伊 30

  子合国 195

  广照寺 373

  广惠寺 465

  注:有*号者,为有专门节、目论述。

  四画

  王舍 2、112、280、292

  王兴寺 365

  王宫佛寺 592

  天竺 63、248

  天龙寺 560

  天雄寺 500

  天界寺 510

  天姥寺 602

  天宁寺 503

  天童寺 288

  开泰寺 375

  开教寺 500

  开国寺 601

  元兴寺 383

  云岩寺 376

  云岗石窟 188

  瓦宫寺 175、261

  无畏山寺 234、582

  木尔坦 228

  太古寺 532

  扎仓寺 471

  支提 2

  支提寺 115

  支那西寺 232

  日严寺 269

  贝域寺 416

  见佛寺 377

  少林寺 188、279

  伦敦佛教精舍 621

  乌苌国 110、111、230、233

  乌茶国 233

  乌巴垅寺 410

  乌尔根庙 470

  乌金贡桑却林寺 609

  牛古垅寺 405

  丹吉寺 472

  丹萨替寺 436

  凤林寺 372

  凤岩寺 372

  化度寺 272、276

  勾稚 189

  巴荣寺 596

  巴连弗邑 231

  巴尔胡特 47

  巴克特里亚 48、59

  双林寺 352

  孔雀王朝 30、55、605

  文加王朝 227

  五画

  石国 229

  玉泉寺 258、261,310、371

  玉佛寺 593、599

  玉华寺 326

  天宫寺 188

  甘丹寺 448

  甘蔗王朝 80、81

  甘珠尔庙 461

  末罗 2

  末罗瑜 360

  左末城 196

  龙珠寺 538

  龙册寺 333

  龙门石窟 188

  龙光华严寺 506

  东大寺 382、386、389

  东林寺 180

  东福寺 560、563

  东吁王朝 589

  布达拉宫 455

  古朋寺 404

  古格王朝 404

  古西诺奥捷尔斯克庙 470

  兰卡尔寺 473

  平等院 397

  史国 229

  占婆国 352

  卡拉桑神庙 358

  卡尔科特王朝 227

  甲寺 438

  甲琼寺 446

  甲域寺 420

  叶尔巴寺 401

  叶尔巴哇让寺 407

  白玉寺 463

  弘福寺 280、293

  尼婆罗 255、280

  圣住寺 372

  圣福寺 407、554

  加赛岗寺 407

  孙典 189

  归化寺 469

  汉寺 231

  汉山城 363

  汉盘陀国 196

  水平寺 557

  永明寺 188、333

  永宁寺 188、190

  冰瑜寺 586、587

  六画

  百济 362、365

  至相寺 299、300

  西来寺 631

  西明寺 288、294、324

  西明阁 168

  西林尼国 47

  西域地区 194

  西本愿寺 615

  吉禅寺 529

  托林寺 402—404

  达嚫国 112

  达丹彭措林寺 441

  吐蕃 254、255、335

  吐火罗 230

  光宅寺 261

  曲女城 227、292、293、426

  师子国 48、114,234、235、325

  朱国国 56

  朱拉三国 47

  朱罗王朝 228

  华氏城 3、112、605

  多罗磨 12、358

  多古扎寺 415

  多吉丹寺 430

  多摩梨帝 112、113

  众善寺 351

  伊庇鲁斯国 48

  伊烂那钵伐多国 292

  伊斯兰加兹尼王国 228

  竹林精舍 11、28

  仰华寺 451、461

  夷国 195

  那竭国 191

  那仆底国 291

  那烂陀寺 236、237、292

  观世音寺 384

  弗楼沙罗 110、191

  安息 48、50

  安国 229

  交州 101、35O

  米国 229

  兴王寺 375

  兴天寺 536

  兴教寺 506

  兴福寺 321、383、566

  兴德寺 536

  兴圣寺 557

  兴国禅寺 507

  兴宁禅院 373

  七画

  苏罗婆 2

  苏刺陀国 234

  扶南 117

  赤土国 356

  李朝 535、600

  直通国 585

  贡钦寺 429

  报恩寺 554

  寿福寺 560

  吴哥 354

  吴哥王朝 591

  吴哥石窟 359、595

  呋舍厘 2

  岗波寺 431

  佐国寺 503

  佑钦寺 412、416、468

  佑宁寺 465

  伽耶 10、46、112

  伽尸国 112

  伽耶寺 588

  龟兹 63、64

  陀历 110、191

  陀罗补罗 352

  陈朝 602

  陈田寺 371

  阿瓦 587

  阿里 401

  阿踰陀 2、121、583、592

  阿般提 2、3

  阿湿婆 2

  阿兰若寺 591

  阿旺扎西 416

  阿瑜陀那 592

  阿弥陀堂 397

  阿难陀塔 586

  阿踰阇国 136

  阿点婆翅罗国 233

  阿摩罗普罗城 583

  阿努罗陀普拉 50

  阿赫门尼德王朝 30

  纳塘寺 420

  纳汶陵庙 359

  妙心寺 557

  灵隐寺 333

  灵谷寺 433

  迦尸 2、112

  迎毗罗卫国 2、9、46、113

  巽伽王朝 31、55

  沙祇大国 111

  识匿 229

  诃陵 357

  八画

  拘娄 2

  拘萨罗 2、8、10、111、113

  拘弥国 112

  拘他多寺 588

  拘夷那竭城 111

  拉布楞寺 466、467

  拉堆终地方 415

  拉什塔拉库塔王朝 228

  拔戎寺 436

  林邑 189、352

  松岳 374

  松广寺 533

  奇沙国 191

  那婆提国 116、357

  青龙寺 326、327

  杰拉康寺 401

  杰路来庙 407

  罗茶国 191

  罗茶国 248

  罗提诃罗王朝 226—228

  国分寺 382

  国清寺 326、377

  呵罗单国 358

  昌珠寺 407

  昌沃寺 408

  叉始罗 2,30、119、291

  帕甘寺 596

  帕提亚 49

  帕梅尼寺 356

  帕拉瓦王朝 109、227、228

  帕提亚王朝 32

  佛逝国 360、361、325

  佛授记寺 369

  制止寺 351

  竺刹尸罗 110

  侏陀摩尼国 240

  金地 48

  金阁寺 326

  舍卫城 2、111

  舍竭国 48

  和硕部 434

  建志城 109、292

  建长寺 556、560

  建仁寺 654、557、560

  建阳寺 351

  建初寺 155、352

  建福寺 176

  迦耶尼寺 588

  *迦湿弥罗 63、65.117、227、230、291

  迦维罗卫 111

  迦湿弥罗寺 231

  迦摩缕波国 233、293

  迎毕试国寺 231

  屈禄迎国寺 231

  姑臧 160、199

  法王寺 375

  法云寺 351

  法兴寺 383

  法隆寺 382

  法源寺 532

  净土寺 290

  净众寺 309

  净智寺 560

  净妙寺 560

  泽当寺 437

  波斯国 47、230

  波仑国 191

  波刺斯国 231

  波罗奈斯 2

  波罗捺城 112

  波罗王朝 226

  波道摩国 189

  波沙罗寺 598

  波睹丹耶寺 586

  郎迦戍 353、357

  宝林寺 301、371

  实相寺 372

  宠龙寺 600

  宗加尔店 470

  怯喀寺 419

  九 画

  胡蜜国 229、230

  相国寺 560

  拂临国 229

  勃固 587

  南诏 349

  南掌国 598

  南禅寺 560

  南巴吉布寺 408

  南萨罗国 292

  草堂寺 301

  药师寺 384、389

  珊阇耶王朝 358

  欧丹达菩黎寺 339

  嚈达国 108

  毗茶国 11、110、191

  毗舍离 111

  昭成寺 288

  哈罗王朝 227

  贵霜王朝 32、60

  逍遥园 168

  信德 228

  信度什 30

  信度国 233

  保唐寺 309

  饿尔寺 430

  剑洴沙 2

  须浦地方 408

  卑谬 354

  皇龙寺 367

  皇兴寺 175

  皇觉寺 510

  重明寺 601

  赏弥 2

  恰德乌素 407

  突厥 230

  空町 558

  * 室利佛逝 35

  室利察咀罗 355

  美岱召 461

  浮石寺 368

  浮台寺 372

  觉囊寺 440

  总持寺 553

  十画

  *真腊 353

  真寂寺 272

  莫兰国 111

  莹原寺 371

  热振寺 409、410

  晋宁寺 510

  贾萨克宗寺 473

  捍磨 196

  哲蚌寺 448

  栖隐寺 502

  根来寺 564

  恭御陀国 233

  恭建那补罗国 233

  素可台王朝 591

  耆阇崛山 280

  夏连特拉朝 358

  圆福寺 501

  圆觉寺 556、580

  恩兰吉莫寺 408

  狼牙修 356、357

  般阇罗 2

  脂那东国 250*

   笈多王钥 108、234

  钵伐多国 292

  钵罗耶伽国 81、293

  秣罗矩吒国 233

  秣底补罗国 292

  桑奇 47

  桑耶寺 339、342、400、416

  桑定寺 438

  桑浦寺 421

  难陀王朝 3、30

  案达罗 31、55、233

  高句丽 326.365

  高达王朝 227

  席力图召 461

  唐召提寺 384

  郭扎寺 443

  郭莽寺 467

  娑多婆汉那王朝 57

  悯忠寺 502

  十一画

  雪山边国 48

  曹国 229

  掸国 354

  理塘寺 451

  黄番寺 467

  基布寺 420

  萨迎寺 409、425

  萨曼多 239

  萨曼王朝 228

  萨玛金卡寺 473

  菩提伽耶 586

  梭罗修多罗 240

  雀离浮图 110

  曼谷王朝 593

  崛山寺 372

  鸯伽 2、3

  逻娑 254、341

  虚衮噶热哇寺 401

  兜佉国 189

  盘盘国 356

  敏珠林寺 416

  秼罗矩吒国 233

  堕罗钵底 355

  维苏寺 598

  清寺 592

  清源寺 288

  清凉寺 319

  清安禅寺 502

  婆蹉 2

  婆播慈 255

  婆罗奈城 10、46

  婆罗浮屠 359

  宿呵多 110

  鹿野佛图 188

  阎浮提 250

  阎婆国 116、325、357

  阇烂达国 292

  康国 229、321

  康居 48、50、64、231

  衮本坚巴林寺 465

  粗朴寺 431

  十二画

  超岩寺 227、403

  塔銮 599

  塔荣寺 596

  塔尔寺 465

  塔尔巴林寺 412

  碌勒那国 292

  景云寺 288

  景耀寺 467

  跋耆 2、10

  跋沙 2

  跋那国 110、191

  跋贺那 229

  跋禄羯咕婆国 234

  犍陀罗 2、30、48、

   65、110、229

  象牙寺 114

  疏勒 63、195

  善见寺 592

  富罗国 136

  富娄沙 136

  道场寺 175

  禅林寺 387

  谢飓国 230

  普拉沙·普兰·克迪寺 596

  十三画

  歌营 189

  瑞寿宫塔 586、587

  楞伽岛 114、234、235

  塘波且寺 401、407

  * 锡兰 47、50、114

  僧伽施国 111

  憎伽罗国 234、292

  詹卡尔寺 473

  滥波国 229、230

  * 新罗 362、364、366

  新头故罗国 230

  慈云寺 375

  慈恩寺 288、325

  塞琉古国 47

  雍和宫 524

  敦煌石窟 608

  蒲甘王朝 348、585

  十四画

  嘉祥寺 269

  骠国 347

  竭叉 195

  鄯善国 195

  蜜粟伽钵娜寺 191

  遮娄其王朝 227

  漕矩吒国 230

  十五画

  慧日寺 269

  蔡巴寺 435

  噶琼寺 407

  噶陀寺 415、467

  噶玛丹萨寺 431

  噶玛拉登寺 432

  德钦登寺 432

  黎朝 602

  摩揭陀 2、8、10、

   31、123、231

  摩揭提 112

  摩偷罗 10、111、191

  摩伽陀国 281

  摩腊婆国 123、233

  摩诃伽耶 584

  摩诃菩提寺 280

  摩诃毗可罗精舍 115

  额尔德尼召 462、469

  潘迪国 56

  潘地亚王朝 47

  二、名词

  一画

  一异 83

  一切智 92

  一乘宗 544

  一乘法 274

  一说部 38

  一向宗 563

  一阐提 129,206、548

  一切即一 304

  一切种智 92

  褐茶 360

  羯陵伽国 31、114、234

  十六画

  磔迎国 230、291

  赞摩寺 63

  优禅尼国 118

  十七画以上

  臂多势罗国 233

  瞻波 2,10、112

  赡部洲 250

  罽宾 48、111

  罽饶夷城 111

  醯罗城 110

  一真法界 307

  一念三千 264

  一行三昧 309、313

  一句智教 603

  一心三观 262

  一道无为心 393

  一念无明法性 265

  二画

  二乘 88、93

  二谛 85、206、270

  二甘露门 183

  二人四行 368

  二谛合明中道 271

  十地 89

  十住 89

  十行 89

  十定 89

  十界 550

  十二处 39

  十如是 263

  十八界 39

  十玄门 300

  十法界 264

  十回向 89

  十二因缘 14、16

  十无尽藏 89

  十非法事 34

  十二支缘起 17

  十二头陀行 32

  十玄无碍沦 305

  七士身 6

  八不 13

  八识 132、296

  八梁 401

  八正道 22

  八等至 24

  八部修法 417

  人无我 16

  (人空) 16

  人天乘 423

  人天软 561

  人性社会主义 576

  了别 132

  了观禅派 603

  了境能变 296

  三画

  三支 147、241

  三要 320

  三相 132

  三昧 105

  三身 90

  三乘 93

  三宝 92

  三智 92、93

  三科 39

  三界 20

  二学 23

  三业 95

  三轨 263

  三玄 320

  三密 95

  三士道 423

  三恶趣 423

  三素尔 409、410

  三分说 142

  三自性 131、139、238

  三乘法 274

  三能变 296

  *三阶教 272

  三玄门 319

  * 三论学 205

  * 三论宗 268、382

  三善趣 429

  三摩地 72

  三大队王 345

  三大秘法 852、576

  三世实有 69

  三转法轮 10

  三张伪法 216

  三解脱门 115

  三昧耶曼 394

  三密用大 394

  三密修持 246

  三密瑜伽 328

  三门徒派 549

  三谛一心 262

  三十六道品 23

  三智一心说 262

  大日 359

  大众 34

  * 大乘 37、87

  大论 344

  大空 38

  大天派 227

  大地法 71

  大寺部 50、114

  大寺派 587

  大空宗 59

  大谷派 573

  大宗派 593、598、599

  大觉派 556

  大天五亨 34

  大手印法 424、438

  大乘圆教 299

  大善地法 72

  大德寺派 557

  大圆满法 343、410、U4

  大曼茶罗 394

  大乘法王 433、444

  大慈法王 433、40

  大宝注王 444

  大不善地法 72

  大寺派前宗 587

  大安寺流派 383

  大乘菩萨戒 214

  大烦恼地法 72

  小乘 37

  小烦恼地法 72

  上士 423

  上座 36、43

  上座部佛教 597、600

  上路弘法 405

  上派律学 401、403

  下士 423

  下路弘法 401

  于谛 270

  门派 591

  习气 132

  山家 492、493、494

  山外 492、493、494

  山元派 549

  马祖禅 371

  书符 245

  门庭 319

  四画

  天耳 214

  天眼 244

  * 天台宗 385、390、491

  天主教 564、565

  天华佛教 544

  天台疏字宗 536、537

  天台法事宗 536、537

  五明 9

  五阴 14、40、72

  五通 244

  五道 20

  五比丘 10

  五盛阴 14

  五相成身 246

  五根现量 147

  五教二宗 527、537

  五时八教 266

  五山十刹 560

  五阴世间 264

  五阴聚合说 14

  五位六十六法 71

  五位七十五法 71

  五浊诸恶世界 274

  无明 120

  无相 76

  无我 21、42、53

  无常 21

  无漏 79

  无性 297

  无畏山 51、114

  无自性 77、243

  无色界 24

  无为法 40、71、142

  无二真心 303

  无境有识 296

  无生境界 270

  无上瑜伽 414

  无尽藏行 272、275

  无尽缘起 305

  无余涅槃 25、120

  无因无缘论 7

  无畏山寺部 51、57

  无情有性说 267

  无言通禅派 35、601

  元晓宗 543

  中十 423

  中观 85、243

  中道 10、83、206、271

  中道宗 536、“7

  木边派 549

  不定 297

  不生 53

  不共业 25

  不二法门 79

  不定地法 72

  不死所乱论 6

  不轻菩萨行 272

  元晓宗 543

  元兴寺流派 383

  太极 307

  太古宗 543、544

  开元三大士 323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日莲(法华)宗 551、573

  * 日本临济宗 554

  日光三摩提 136

  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 581

  双修法 432

  止观 103、262、299

  止观双行 302

  见分 140、299

  见性成佛 313

  时轮乘 246

  水祭 589

  水月派 603

  少分喻 145

  比量 145、147

  巴利圣典协会 611、614、617

  公案 486

  分明党 576

  凤林山派 372

  丹珠尔 443

  化身 90

  化地部 37、42

  化法四教 267

  伦敦佛教协会 620

  伦敦佛教徒联盟 620

  为量者 148

  为他比量 241

  六太 394

  六入 18

  六识 15、39、132

  六道 20

  六根 39

  六境 39

  六度 57、91、92

  六因 70

  六相义 300

  六师外道 4

  六相圆融说 305

  心 42、71

  心所 71

  心性 42、43

  心部 412、414

  心法 71

  心密 95

  心性本净 313

  心住一境 257

  心所有法 71

  心不相应行法 71、73

  文殊 479

  文字禅 485

  文殊菩萨 125

  方等 38

  方广 55

  方便道 432

  方广道人 59

  方便唯识 204

  火祭 329

  火祆教 251

  

  五画

  正志 22

  正见 22、429

  正机 548

  正业 22

  正位 321

  正命 22

  正念 22

  正定 22

  正法 274、397

  正道 10

  正语 22

  正中偏 321

  正量部 37

  正精进 22

  正观唯识 204

  正量弟子部 123

  * 天台宗 260

  本山 543、570

  本无 77

  本生 57

  本钦 427

  本尊 411、417

  本无事 316

  本愿寺派 573

  灭 6

  灭谛 21

  左抵派 349

  末法 274、397

   末那识 131、133

  布施 91

  布里亚特蒙古人 470

  东密 249、250

  东方子 61O

  东山法门 283、308、3G9

  东福寺派 555

  东本愿寺派 549

  东方自立量派 243

  世间 79

  世谛 85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 585

  过类 145

  龙华宗 544

  甘珠尔 443

  四大 5

  四友 205

  四柱 401

  四论 205

  四曼 394

  四缘 70

  四谛 10、12、13

  四禅 23

  四分说 143

  四照用 319、320

  四料简 319、320

  四宾主 319、320

  四法界 300

  四无色定 23

  四色定 23

  四曼相大 394

  四波罗夷法 214

  叶上派 554

  出世间 79

  出离心 456

  业 6、19

  业力 18、20

  业报轮回 6、19

  业感缘起 17

  卡尔梅克人 470

  以心传心 485

  他空义 442

  仪轨 411

  代敦 414

  优婆塞 28

  优婆夷 28

  生灭 83

  生灭流动 270

  生命哲学 577

  边见 271

  印契 245

  句中玄 319

  白教 430

  * 白云宗 508

  * 白莲教 508

  白度母神 471

  圣一派 555

  圣教量 145

  圣住山派 372

  圣芳济会 606

  台密 249、250

  台净合一 496、497

  加持 245

  异熟能变 296

  异生羝羊心 393

  * 宁玛派 406、409

  玄中玄 319

  主巴 472

  主巴噶举 472

  * 立正佼成会 575、578、579

  头陀法 71

  六画

  有 17、18、40、69

  有分 132

  有情 15

  有漏 79

  有为法 40

  有为四相 70

  有情世间 122、261

  有外张义 219

  有情有佛性 267

  来去 23

  共业 35

  共相 93

  共比量 299

  * 地论学 210

  地球民族主义 576

  成相 305

  *成实学 208

  达磨流支派 58

  西山住 38

  西本愿寺派 549

  在家佛教 579

  存在主义 608

  老沸教徒(上座部)社团 614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宗 549

  因支 241

  因相 132

  因明 146、236、298

  因三相 146

  因缘法 85

  因明立量 299

  因缘合会 76

  因缘无生论 83

  同相 305

  师子山派 373

  北山住 38

  当常 212

  * 华严宗 299

  全衣派 588

  自相 132

  自生 83

  自性 68、77

  自许 299

  自在部 412

  自比量 241

   自性空 85

  自证分 140、143

  自立量派 279

  自性定慧 531

  自性清净心 203、246

  全衣派 588

  全锡兰沸教大会 585

  行 15、19

  行脚 319

  名 270

  名色 18

  名言 69

  名想 77

  色 15、42

  色法 71

  色身 90

  色界 24

  传灯录 253

  杂密 323

  * 华严宗 383、536、573

  后宗 587

  后弘期 401

  多列派 349

  多闻部 37

  多吉洛本 417、473

  优楼佉 119

  优波离教派 592

  伏藏 412、415

  创世论 25

  创价学会 575

  竹林派 602

  众生 15

  伐沙 11

  价值沦 577

  伦敦佛教协会 611、620

  如来种 79

  观想 245

  观行 423

  观照 263

  观音 479

  观世音菩萨 125

  那罗延天派 227

  红教 409

  红帽系 431、434

  兴正寺派 549

  兴福寺传 387

  关河归论 269

  安般守意 103

  妄心观 493、494

  灯录 485

  七画

  戒 23、91

  戒律宗 537

  声明 236

  声闻 88、297

  报身 93

  坛城 411

  坏相 305

  却论 344

  赤巴 401

  护摩 245、329

  护国全光明 479

  苏悉地 246

  花敦 430

  花郎 366

  *杨岐派 487

  杨岐宗 319

  时宗 550

  时化法 434

  时轮金刚 440

  别相 305

  吠舍 2、4

  吠陀 3、4、9

  我 40、42

  我见 132

  作意 71

  饮光部 37

  饮血金刚 411

  体 270

  体用 303

  体中玄 319

  似境 296

  希解派 425、439

  免丁钱 479

  利善美 577

  如 77

  如如 77

  如来藏 130

  如来藏缘起说 130

  妙智会 579

  妙观察 359

  妙体振 580

  妙喜世界 94

  君臣五位 321、322

  阿巴 412

  阿罗汉 25

  网修罗 20

  阿利教 355、585

  阿兰若 32

  阿弥陀佛 94

  阿赖耶识 131、139、204、298

  阿阇梨教 349

  阿巴学派 472

  阿摩罗识 138、204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92

  陀罗尼 94

  即色图空 219

  即身成佛 246

  即凡成圣 313

  即心即佛 316、317

  灵知 253

  灵童 451、455、462

  灵友会 575、578

  灵照会 578

  忍辱 92

  纳特 355

  识 15

  言说 132

  评唱 486

  证自证分 143

  诃里诃拉神 353

  沙布隆 473

  沙门统 221

  沙门思潮 8

  沩仰宗 319、373

  社邑 501

  定慧社 529

  补特伽罗 42、123

  应灯关禅派 556

  八画

  取 18

  苦谛 13

  苯教 335、338、340

  英国佛教协会 621

  极成色 299

  极乐世界 78、94

  林伽 353

  松云派 541

  * 拔绒噶举 431、436

  拙火定法 438

  奈良六宗 379

  转依 297、298

  长生库 484

  长谷川派 564

  国师 427

  图瓦人 470

  周遍含密观 299

  果报 20

  易行道 496、546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动坏 133

  非相 76

  非人 418、564

  非命 6

  非法 6

  非心非佛 316

  非色四阴 15

  非色等性 73

  呵佛骂祖 321

  呼图克图 524

  贤胄部 37

  贤劫四佛 8

  帕竹噶举 431、436

  供养 245

  佛陀 10

  佛智 262

  佛性 129

  佛土净 78

  佛国论 78

  佛图户 220

  佛光派 555、556

  佛入宗 543

  佛舍利 56

  佛性论 78

  佛光寺派 549

  沸教部会 620

  佛教青年会 590

  佛教总教院 548

  沸教徒之家 614

  佛国护国团 571

  佛所护念会 597

  佛法化社会 585

  佛教社会主义 590、597

  佛法民主主义 576

  刹帝利 2、4

  臾那世界 48

  和好教 604

  制多山部 37、51

  金刚乘 246

  金刚瑜伽 328

  全刚顶部 32、387

  念佛禅 587

  念佛净土 493

  始兴宗 536、537

  弥勒宗 544

  迎智山派 371

  鸡胤部 37

  经量部 37

  参禅 319

  注辇人 581

  法眼 319

  法身 9、124

  法皇 545

  法体 40

  法性 40

  法1二郎 37

  法师会 579

  仗华仟 492

  注宗派 593、598、599

  法灯派 555

  ”法相宗 290、383

  法性宗 368、537

  灶界本然 264

  法界理性 359

  法界缘起 303

  注体恒有 69

  法曼茶罗 394

  法乘七支 241

  灶什一,心 264

  泥沤 79

  净上 78、274

  “净上真宗 546

  净上信仰 06

  净土结社 498

  ”净土(念佛)宗剔 5、548、573

  泼水节 589

  什 270

  壮空 77、239

  什墙 297

  性具 264、494

  什起 303、493

  性具实相晚 263

  们特罗 410

  袄教 125

  袄陀林派 51、114

  堂 69

  宁相 93

  空性见 456

  宗眼 319

  定 23Y91

  定慧社 529

  定慧一体 S31

  实 270

  实柏 76、77、262

  实相山派 371

  字卷 514

  宝【U奇香教 603

  神智学会 613、6N

  话头禅托 6

  九回相 79

  相分 140、297.299

  相即相人 305

  南山宗 537

  草堂派 601

  毒境川 2

  虾丰 457

  持戒 91

  调思量能变 296

  昭玄曹 221

  昭玄统及 1

  顺世论 4

  显教 413

  毗皇学 207

  毗卢舍那佛 124

  毗尼多流支派 601

  胜解 72

  胎藏界 246、395

  胎藏部 325、387

  胎藏毗卢遮那大法 359

  *临济宗 554

  贵无 152

  律宗 573

  *律学 213、383

  *香巴噶举 430、438

  种子 132、140、296

  种姓 297

  种姓制 27

  种姓说 25

  俗谛 270

  俗谛中道 271

  俄尔派 430

  独觉 297

  独影境 297

  狩野派 563

  须弥山派 373

  始兴宗 537

  首陀罗 4

  首楞严三昧 105

  说假部 37

  说出世部 37

  *说一切有部 37、65、68

  语录 485

  涂灰外道 233

  美国佛教协会 630

  总相 303

  总持 322

  总南宗 537

  总持宗 536、537

  总本山 570

  总和宗 544

  总制院 427

  神足 244

  神通 244

  神印宗 536、537

  神道教 567、569.573

  神智学会 584

  *觉域派 439

  *觉囊派 440

  前宗 587

  前期津学 410

  帝师 505

  十画

  真如真心 253、530

  真谛 77

  真性 263

  * 真言宗 246、391、544、573

  真空观 299

  真觉宗 543

  真唯识量 298、299

  真如随缘 267

  真宗十派 549

  真谛中道 271

  *夏鲁派 443

  胜义 42

  夏安居 589

  南山宗 536、537

  * 格鲁派 444

  桐里山派 372、374

  莲宗派 603

  耆那教 4、5、7

  哲布尊丹巴 442、524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670

  原诏禅派 603

  恶趣空 76、242

  班智达 411

  班禅额尔德尼 453、454、455

  圆觉 253

  圆融宗 537

  圆佛教 543、544

  圆成实性 134

  圆觉寺派 556

  圆融三谛 263

  圆融无碍 271

  圆融自在 283

  圆融实相说 261

  监福曹 220

  般若正智 78

  兜率天 135

  钵阐布 344

  俱舍宗 383

  信心为本 548

  秘密庄严心 393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涅槃 21、45

  涅槃学 206

  涅槃宗 537

  涅槃四德 126

  婆罗门 3、4

  家风 319

  案达罗派 51

  润派 349

  浮伪 270

  高台教 604

  资成 263

  袒肩派 588

  普贤 479

  兼带语 321

  断常 83

  谈林 566

  十一画

  菩提 246

  菩提心 456

  菩提行 423

  菩萨行 92、1z5

  菩提萨唾 44

  理 298、303、513

  理佛性 298

  理法界 304

  理一分殊 307

  理事圆融 321

  理事无碍观 299

  理事无碍法界 304

  * 曹洞宗 490、557

  曹洞禅 371

  曹溪宗 529、536

  曹溪山修禅 543

  梅檀林 566

  教 270

  教院 569

  教宗 538

  教谛 270

  教授部 412、414

  教授派 419

  教典派 419

  教阶制度 412

  教禅一致 496、497

  *黄教 444

  * 黄龙派 487

  黄蘗宗 565、566

  黄龙三关 488

  梵天 4

  萨班 426

  * 萨迎派 406、424

  萨满教 460、471、472、518

  琐罗亚斯德教 32

  基堪布 473

  雪山部 37

  唯识性 143、243

  唯识无尘 204、213

  唯识空理 204

  * 唯识古学 139

  唯心净土 498

  * 唯识今学 140

  唯识无境 131、296

  黑帽系 431、432

  常我 58

  常见 429

  常乐我净 128

  常行三昧 396

  曼陀(茶)罗 245

  曼陀罗灌顶 327

  假 270

  假有 76

  假名 270

  假名有 85

  假名心 120

  偏位 321

  偏中正 321

  犊子部 37、43

  秽土 274

  颇觉 440

  随应破派 239

  堆也纳学派 607、611

  宿命 244

  寂光土 580

  欲界 24

  * 密宗 322

  密林山部 37

  密宗四部 418

  断见 429

  阇崛山派 372

  清闲钱 479

  十二画

  棒喝 319、320

  堪布 340、419

  喜金刚 411

  博爱同志会 579

  提婆达多 8

  雅利安文化 3

  雅利安弥勒教团 615、622

  越南佛教总会 604

  景教 251

  量论 298

  喀尔喀 435

  最初佛 246

  喻知见 n5

  集谛 14

  集密教授 410

  智慧 92

  等无间 134

  简别 299

  第一义谛 86

  第三阶机 274

  缅甸派 584

  禅 23

  * 禅宗 307、387、573

  禅定 23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24 02: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