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28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人的性格类型
齐鲁大地(今山东)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三大学派的发祥地,多元的传统文化结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学说体系持续地相互作用和相互冲突,给山东地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架构以深刻的影响,逐渐陶冶出山东人特有的性格类型。
山东人的典型性格之一是他们的道义感和责任感。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说:齐鲁之民“上礼仪,重廉耻”。山东人最讲一个“义”字。所谓“义”,概指从道德的原则出发,对国家、对朋友所承担的一种道义上的责任。“义”的原则,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它是建立在孔子的“克已”和墨子“利他”思想的结合上的。
山东人的价值取向,典型地表现为“克已”的牺牲精神和“利他”的责任感。较少于一已之私的算计,更多着眼于他人和整体利益,这使得山东人的精神境界和整体特征显得大气和富于正气,形成了典型的“好汉”气质。“义”首先强调对国家的道义责任。孔子和墨子,其共同特点就是以天下是非兴亡为已任。故有“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的说法。究其源皆本之于一种深沉的责任感。 孟子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自许,从人民方面来看,这种责任感深入人心。从晁盖的“替天行道”,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无不反映了这种精神。因这种博大深沉的责任感,一直延续至今。“义”还表现为对朋友的道义责任。“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所以儒家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无独有偶,墨子也讲“人无长幼贵,皆天之臣”,讲求朋友间的平等关系, 强调彼此间的义务。这种重友正气的传统特别在山东民间得以发扬光大,大家心目中的山东好汉的形象,无非“正”字。如泰琼“为朋友两肋插刀”,梁山好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都反映了这一传统。《随书·地理志》说齐鲁“俗重气侠,其相赴死生,亦出于仁义”,正是其高度概括。这种出于道义责任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极富于人情味,使山东人内部有一种强烈的内聚力。
山东人的典型性格之二是他们素质朴豪爽宽厚的人生本色和重视教育的传统心态。生活在古代山东地区的先民就以质朴宽厚而著称,古来就有“齐俗仁”和“东齐天性矛顺”的说法。儒墨法三家显然受到了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尽管他们在“文”“质”“量”的关系各有偏重,但儒家讲求的“文”主要指重视“礼乐”文化,在人生本色上孔子提倡“直”,孟子强调“不失其赤子之心”都强调一个质朴、爽直。儒墨两家对人格的基本道德要求是“质而不华”,法家对人格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公”和“正”,由此渐成传统。山东民风以朴实、忠厚、豪爽、守道而著称。如司马迁说“其俗宽缓阔达”,《随书·地理志》说:其民“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人性多郭厚”。
山东人对教育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重视。作为儒墨法故乡的山东,其人民对于经学和王学有一种出于天性的亲近。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说:鲁“民有圣人之敦化……其好学愈于它俗”。尤其在汉武帝“独尊儒术,表章六经”后,“鲁、东海多至卿相”,齐鲁成为当时经学最发达的地区。如西汉时期的五经八师,有6人为齐鲁大儒。东汉设14位博士,齐鲁经师就占了8家。尤其是一代经学大师郑玄(东莱人),遍注群经,集今古文经学,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至魏南北朝,齐鲁著名士族如琅邢王氏、高平郗氏、琅颜氏、诸葛氏、泰山氏、兰 萧氏等,皆以经学起家,后携族南迁,将齐鲁的?进文化传播到江南地区,促进了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南方学术文化的发展。在宋代,苏辙有“为学慕齐鲁”的赞誉,苏轼也有“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诗句。强调本色人生和重视后天教育,其实质是一种“文”与“质”的平衡。
山东人的典型性格之三是他们持重保守,讲求传统,属守正统的行为模式。对道义的追求和对本色的恪守,是优点但有时也可能成为一种负担。对道义的追求有时会成为一种囿于传统的负累,而对本色的恪守往往转化为不自觉的保守。特别是儒墨法尊先王重经典的文化传统,给山东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打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明代人傅维鳞说:“余观齐俗敦厚阔达,其弊也或失之舒而缓”;“ 乘 忠信重视,其弊也或失之固”。正说明了山东人群体性格中的历史局限性。
作为传统正统文化的齐鲁文化,在山东人的观念深处培植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忠正尚同的正统思想,“忠”和“义”一样,成为山东人基本的价值观念。一个“忠”字,铸就了山东人坚如磐石般的持重。这是一种植限于厚重的历史文化,并受到政治和道德双重强化而成的精神。山东人的群体性格往往表现为一种矛盾的组合。如大度、豪爽、热情的外在表征,与克已、持重、谨慎的内在心理;喜好反抗的英雄豪杰气概,与循规蹈矩的谦谦君子风度等。但这些矛盾,都可以在儒墨法学说为主干的齐鲁文化的基本特征中找到根源。大度、豪爽、尊法守道、热情乃道义感所激发,因复归于保守性、正统性的制约而呈现出克已、持重、善良、谨慎等特征。而喜好反抗的英雄豪杰和循规蹈矩的谦谦君子的矛盾则可以在维护正统道德原则上获得最终的统一。 · |
|